放大圖片
■大廈內有僭建兩層的天台屋,部分收到屋宇署清拆令。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文鈴)市區重建局昨日公布重建深水埗青山道和元州街項目,涉及101個業權,估計約160個住戶及29個地舖受影響。市建局計劃重建後提供23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以及2,400平方米商業零售面積,項目總成本約18億元,預計2021年至2022年落成。不過,天台戶業權備受關注,市建局回應指,若未能證實該天台戶有業權,則會當一般租戶補償處理,必要時協助天台戶上樓。有受影響天台戶擔心賠償金額少,期望獲編配入住公屋。有業主感到高興,期望市建局作出公平和公正的賠償。
市建局總監(收購及遷置)黃偉權昨日表示,重建項目位於深水埗青山道217號至235號及元州街300號至308A號,總面積約1,900平方米,內有16個街號樓宇,樓高6層,建於1955年至1956年間。
他續指,樓宇殘舊、天台有僭建物、劏房及板間房,涉及101個業權(85個為住宅,16個非住宅),估計重建範圍內居住約160戶和29個地下商舖。整個項目總發展成本以目前價格初步計算,估計約18億元。
料2021/2022年落成
市建局初步建議,在項目內提供約12,000平方米住宅樓面面積,可建約230個住宅單位,主要為中小型單位,包括一些預留作「樓換樓」用途的低層單位。項目會提供約2,400平方米商業或零售樓面面積,預計2021/2022年落成。
大廈內有多個劏房單位,以及有僭建達兩層的天台屋,部分僭建物已收到屋宇署清拆令。傅女士一家於4年至5年前買下兩層天台屋,住有14人至15人。她表示感到很忐忑,不知道住所有僭建物,擔心業權不獲承認,加上賠償金額少,日後或無法支付租金,期望可獲編配入住公屋。
另一戶74歲的天台屋業主說,於大廈居住40多年,非常殘舊,擔心有危險,加上年紀老邁,上落樓梯不方便,期望市建局作出公平和公正的賠償。
50年住戶滿意賠償
居於3樓的業主梁氏夫婦表示,去年開始已去信政府要求重建,其後獲政府回覆指,會交由發展局跟進。梁先生指,單位於50多年前由母親買下,其後把約900呎的單位分隔為7個房間,現時只有1個房間出租,房間內住5人家庭。他們對市建局賠償方案表示滿意,又指政府收購後便會立刻搬走。
店戶有熟客不想搬
受影響店舖業主盧桂貞表示,在當區擺檔59年,期望政府盡快收購,又指得到補償後盡快搬走。另一店舖業主傅女士說,願意搬離原址,但暫未知道賠償方案,要等候局方通知,對於政府補償金額感到擔心。
另一名店舖租戶李先生則表示,在當區開舖5年,已有一群熟客,不希望搬走,又擔心未能在原區找到同樣相宜的舖位。他表示,一街之隔、與他現時舖面面積相若的店舖,月租亦要30,000元。
市建局:辦簡報會談安排
市建局規劃及設計助理總經理區俊豪昨日表示,市區重建局人員昨日開始到現場進行凍結人口調查,確定戶數及樓宇使用狀況。他指下星期將舉行業主和租戶簡報會,解釋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其後會進行2個月公眾諮詢,之後用3個月時間考慮收集所得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