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國平(左)表示,本月29日將於仁大校園舉行公眾追思會。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已故仁大校長鍾期榮,與丈夫校監胡鴻烈歷盡艱辛,把後半生和積蓄全都奉獻給樹仁學生,幫助學校發展,逐個「銅板」省下來,成就了今日的樹仁大學。雖然鍾期榮已離世,但當年她駕駛着殘舊的車輛、穿滿是破洞發黃的襯衣,一點一滴為仁大付出的片段,對不少師生校友來說,她的節儉美德仍記憶猶新,令人敬佩。
堅持4年制 政府拒資助
樹仁堅持開辦4年制專上課程,與過去政府提倡的3年大學學制不同,因而未能獲得到分毫資助。所以早年樹仁開支除了依靠學費外,其餘都靠二人積蓄及胡鴻烈打官司收入支持。兩人省吃儉用的辛勞,或許一般人難以知曉,只有與之相處良久的師生才能察之於微。
舊生:最崇高的恩人
昨日特意回母校的資深傳媒人呂家明,是樹仁新聞與傳播學系首屆學生,與校長關係良好。他憶述指,30多年前,鍾校長曾於農曆新年駕車到他家中附近送上藍罐曲奇。他形容,鍾期榮雖然任職大學校長,座駕卻非常殘舊,「坐上車,你會看到車有一個個洞,可以看到地下」,反映鍾非常節儉,卻對學生關懷得無微不至。
前新聞主播、現任仁大新傳系助理教授李家文,亦是仁大新傳系畢業生。她表示,校長及校監雖然貴為一校之首,生活卻非常簡樸,「二人平日打扮樸實,細心留意,會發現他們的襯衣都很殘舊,衣領發黃,甚至穿洞」。她認為,二人寧願犧牲自己,卻為學校、學生無私貢獻,成就了今日的仁大,對仁大校友及學生而言,是最崇高的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