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年來,東莞東城區積極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努力建設新型工業示範區、商貿服務中心區、生態人居休閒區、現代文明樣板區、和諧富裕先導區,成為東莞城鎮圈中最具實力和活力的聚富寶地、創業熱土、宜居城市之一。2014年,東城區將圍繞「雙城三線雙提升」發展戰略,以改革創新為主線,以轉變發展方式和提高發展質量、發展效益為目標,強化「抓落實、加速度、提效率」的工作基調,全面推進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社會建設,努力開創東城高水平發展新局面。■香港文匯報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謝德江
科學發展 聚積轉型升級新能量
據悉,東莞東城區樹立實體經濟是發展之基的理念,改革招商方式,創新幫扶方法,優化發展環境,全力保障實體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擴大招商引資途徑。改革現有招商引資政策,重點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推介。以東莞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為契機,積極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都比較高的重大項目。完善鼓勵發展總部經濟政策,幫助環球經貿中心招引優質商戶;在新世博商貿中心區等優質地段,利用區財政自有資金建設甲級寫字樓,培育超億元稅收的總部大樓。抓住東莞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完善區與社區利益共享機制。積極對接「莞商回歸」活動,吸引莞商回到東城、投資東城、紮根東城。
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優化重點項目服務機制,組建相關服務小組,加強項目動態管理,幫助解決項目建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爭取項目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扶持優質企業做強。積極實施扶優扶強戰略,培育一批主營業務超50億元、100億元的龍頭企業,並以其為帶動培育一批具有行業龍頭地位、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大型企業。扶持一批發展潛力大、產出效益好的成長型企業,形成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實施上市後備企業培育計劃,鼓勵優勢企業上市,通過上市融資、資本聯合、資產重組,不斷壯大企業競爭實力。
突出創新驅動作用。修訂科技獎勵政策,注重科技平台、園區孵化器、產業加速器的獎勵和建設。鼓勵企業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施自主品牌戰略,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牌產品和品牌企業。通過引導人才、科技、項目、資金的對接疊加,積極營造有利於人才集聚的創業環境。
內外兼修 打造美麗宜居新都市
東城區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積極實施道路升級和景觀整飾工程,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整體提升城市環境,全力打造產城融合、綠色生態的智慧新城,着力建設成為「宜居家園,時尚之都」。
高標準規劃,促進產城融合。抓住東莞市行政中心區「東擴」的機遇,爭取將南片區納入全市發展戰略規劃。按照東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重點加快鴻福東路沿線「三舊」改造步伐,全面啟動八一路沿線開發建設,提升東城南片區綜合規劃開發水平,在黃旗山以南、同沙水庫以北打造一個依山傍水的城市新區。完善中心區各項配套規劃,創新地下空間開發、使用和管理模式,全面實施「城市彩貝」項目,打造東莞新的中央商圈。加快烏石崗片區「三舊」改造步伐,建設東城總部基地。
大力度改造,加快城市更新。完善土地開發的利益平衡機制,繼續推進城市更新工程,不斷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加快組團式的「三舊」改造,實現土地二次增值,提高城市現代品質。抓搶市政府財政補助、不設容積率上限、有條件分割銷售等優惠政策,鼓勵「工改工」和建設工業大廈,開闢產業轉型和城市升級的新空間。充分發揮財政作用,新建一批學校、消防站、派出所等市政設施,加快梨川大王洲、立新橫嶺、峽口等回遷社區建設,不斷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精細化管理,提升宜居水平。推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常態化,繼續開展清污、治亂、改差聯合行動。加強城市公園管理,實現城市綠道網連接貫通。整合提升同沙生態公園總體規劃,加快資福寺重建進度。着力抓好城市污水治理工作,深入實施南粵水更清、清潔空氣等行動計劃,創建廣東省生態鎮街。
以人為本 開啟民生幸福新局面
東城區大力實施民生財政,積極落實惠民政策,探索發展成果共享機制,促進群眾安居樂業和社會和諧穩定。
完善平安保障。以創建「平安東城」為抓手,紮實推進群防群治、嚴打整治、「四化五警」和網格化管理等警務工作,充分發揮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天眼作用,構築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完善就業保障。認真落實支持大學生創業有關政策,指導實施 「導師帶徒」的創業引領計劃。着力抓好「就業援助月」活動,落實勞動就業補貼,開展技能培訓。
完善文體保障。堅持城市文明常態化管理,提升城市內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繼續創作一批文藝精品,增強東城文化影響力。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打造實驗性的區域特色教育,提高全區教育教學質量。同時配合即將出台的「單獨二孩」政策,制訂配套的具體操作辦法,依法有序落實生育政策。
完善助困保障。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措施,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慈善事業發展。拓寬老年人社會福利範圍,探索優化居家養老、社工服務等多元化的工作機制。同時落實一批幫扶共建項目,幫助對口地區加快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