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生:黃伊倫
學校: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
此書內容有趣奇特,引發想像空間。在《異人》篇章裡,故事主角全都是人,但跟物,無論是植物、動物或死物,都有奇異關係,就像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畫作一樣,很好地將物件的特色與人結合,看起來奇特,卻又發現彼此能很好地融合起來。於是,我們會認識到思念妻子的煙斗嘴先生、儲存父母間所有私密情話的磁盤嬰兒。每個故事聽起來讓人會心一笑,但也反映作者對物件的敏銳觀察,以及豐富的想像力。
在另一篇《白千層》,描寫女生跟男友分手後,每天脫皮如白千層,從鼻尖脫至全身,極為嚇人,但到第二天卻又容光煥發。其後,她想起前男友的說話,發現自己脫皮是因一種植物的香味所致。這香味隨着男友離去而變淡,最終女孩找不到房間那種植物,也看不到男友,香味也消失了。其實,這就是男女分離的過程。作者以此寫出剛離別的感覺,一開始的分離就是明顯如脫皮,象徵男友離去的難受,最後香味逐漸消失,女孩的容光煥發也意味她已忘記男孩,並要重新開始。
至於我最喜歡的篇章是《粟米》,描寫女孩與粟米君的愛情故事。粟米君每天都會從自己的衣服內袋,拿出一顆粟米送給女孩。女孩心裡總想:為甚麼「他」不一次性地送,而是每天一顆?最後,粟米君送完542顆玉米粒後,便死了。女孩才知道,光禿禿的粟米君內藏一顆心,而身上的粟米是「他」最珍貴的東西,但「他」將此全部給予女孩,以表達自己對她的愛意。作者將粟米擬人化,不僅想法特別,而且有趣,更利用粟米身上的特點,譜寫出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
每樣平凡不過的小物件,在作者董啟章筆下,都形成豐富的畫面感。這正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多觀察身邊的一切,為其注入生命力,說不定連一個小小的黑色髮夾都有一段奇異的故事呢!
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占領點評:作者準確地把握到《博物誌》特點--讓物人格化,從而表達人生的感悟。在用達利的畫作比喻《博物誌》的寫作特點後,作者又舉了書中的兩個例子,讓讀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文章的主題:為身邊的物體注入生命力。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沒有交代《博物誌》的出版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