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校應多舉辦性教育講座。資料圖片
請先閱讀有關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報道摘要
網絡技術普及化,利用網絡賣淫及進行其他網絡犯罪的行為日益氾濫,影響社會治安,更荼毒青少年身心健康。
近年網絡技術日益成熟,人人隨時隨地可透過手機、電腦輕而易舉地接收大量資訊。犯罪集團亦看中網絡資訊傳播快捷自由的優點,構建非法網站宣傳賣淫活動,圖文並茂地傳播妓女情報,藉以招徠生意。
現今的青少年被視為網絡的一代,最受網絡資訊影響。網絡色情內容淫穢下流,極易對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形、自控能力相對較弱的青少年造成侵蝕,不利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執法部門必須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加強震懾力,維護本港良好法治,淨化社會風氣。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資料二:調查結果
青少年偏差行為及接受程度
偏差行為 過去半年曾出現 接受程度平均分
1. 說粗言穢語 72.2% 3.99
2. 抄襲功課 57.1% 4.46
3. 夜歸 56.6% 4.85
4. 詐病不上學或上班 26.3% 3.14
5. 飲酒 39.4% 4.40
6. 打架 15% 2.09
7. 瀏覽色情網站 22.6% 2.82
■資料來源:青協
想一想:
a. 根據資料二,試指出及解釋青少年接受以上偏差行為的3個原因。
b. 參考資料二及就你所知,試建議3種糾正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有效方法,以及比較各種方法的有效程度。
c. 參考資料一及就你所知,青少年對性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你認為哪些人須負上責任?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答案:
a. 青少年接受相關偏差行為的3個原因如下:
學校因素(項目二及項目六)
.部分學校沒有提升學生的公平意識,欠缺正義感,以致「打架」,接受以武力解決問題是可行的方法。
.部分學校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品德的重要性。學生變得功利,只重視升班和排名,寧願用「抄襲功課」這旁門左道的方法,爭取佳績,也不願面對不如人意的成績。
家庭因素(項目一及項目四)
.青少年透過模仿去學習他人的行為,會視父母為道德判官。若父母不以身作則,常在青少年子女面前說粗言穢語,會使其把此種行為合理化。
.部分家長甚少教導青少年子女。家長是青少年的重要他人,他們須擔任教導角色。若不履行此天職,如知道子女詐病不上學,也不作出教導,甚至替他們隱瞞真相的話,便是默認此行為的合理性,子女也會接受此種行為。
同儕因素(項目三及項目五)
.為取得認同,青少年會模仿同儕的行為。儘管他們不認同及不支持同儕的某些決定或行動,但都會不假思索地跟隨,以博取同儕的信任,希望獲得接納及增強歸屬感。若青少年的朋友會飲酒或夜歸,儘管他們知道是不當行為,由於不想被同儕排斥,都會接受及模仿。
政府因素(項目七)
.科技日新月異,香港法例追不上科技發展,以致未能杜絕色情網站氾濫的情況,令青少年易於接觸這些不良資訊。
(以上任何3個原因或其他合理原因均可)
b. 以下列出3種糾正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有效方法,以及比較各種方法的有效程度:
i.方法:學校設立公民教育課堂,通過討論以灌輸青少年正確的是非觀。
有效程度:最有效。
.青少年停留在學校的時間較長,在耳濡目染下,便能糾正錯誤的是非觀,以阻止社會不良風氣的蔓延。
ii. 方法:政府宜資助學校設立傳媒教育課程,讓青少年明白網上存在很多不良的色情網站。
有效程度:較有效。
.色情網站氾濫,當青少年長期接觸這些資訊,會令其道德界線變得模糊。以上活動能給予學生反思機會。
iii. 方法:家長宜多參加有關子女教養的講座,並以身作則。
有效程度:頗不有效。
.此方法只對經濟健全的家庭有效,因為他們不會把所有時間用於工作上,還會照顧子女的心靈及生活所需。
.可是,對來自基層家庭的青少年而言,其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而且因工作關係而難以抽空參與講座。加上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如說粗口,對青少年始終會有負面影響。
c. 我認為須負責的持份者包括:政府、學校、家長、色情資訊發布者。
政府:隨着互聯網的普及,政府應盡早立法管制不良資訊的傳播,從而減少對青少年的影響。
學校:學校的性教育內容落後,已不切合現今社會所需,內容亦難吸引學生。例如學生想知道有關性行為、性幻想、性騷擾等資訊,學校卻無回應學生所需,只灌輸青春期變化及不應過早拍拖等,可見成效存疑。
家長
.家長沒有為青少年安裝防毒軟件。
.家長羞於向青少年灌輸正確的性觀念,認為有關教育訊息仍由學校負責。
.家長常藉詞忙碌而沒有主動走入青少年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成長需要,故不知道他們會遇到性疑惑;而礙於家庭的權威,青少年不敢與父母談及性話題,自然會到互聯網尋找答案。
資訊發布者:不應罔顧道德,任意在網上發布不良色情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