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理大及中山大學的代表主持分實驗室的授牌儀式。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山大學攜手成立的「機器智能與先進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理大分實驗室」昨正式揭幕。未來兩校會跨境合作進行3個研究項目,包括大數據(Big Data)技術、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及移動雲計算。
中山大學超級計算學院院長張軍表示,該校於2006年開始籌備成立「機器智能與先進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年前獲國家教育部正式審批後,開始與理大進行緊密合作。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嶼惘罹M中山大學校長助理及科技處處長夏亮輝均認為,分實驗室的成立可為兩所大學互補長短,促進兩地在相關的科研領域的策略性合作,為珠三角地區的教育和科研發展帶來裨益,並期望在創新科研、創設及發展學術交流等範疇加強培訓業界專才,讓分實驗室邁向國際化。
理大採數據 中山大運算
未來兩校會跨境合作進行3個研究項目,其中理大電子計算學系系主任兼實驗室主任曹建農介紹指,近年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領域廣泛,能擷取及處理「海量資料」,而中山大學設有超級電腦,能分析理大所採集的數據,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他表示,大數據是兩校最新的研究項目,目前理大與30多間保險公司合作,研究及分析哪類職業或人群屬高危一族,「我們採集了大量數據後,可以到中山大學的廣州超級計算中心分析及運算」。他續指,大數據技術亦可用於藥物設計,例如分析治療癌症的藥物成份組合。
無限感測網路降一半成本減半
曹建農指,另一項合作項目為無線感測器網路,透過檢測建築物、橋樑的結構性信號,以預先找出結構缺陷,避免倒塌等災難性事故。他解釋,傳統檢測技術需要實地鋪設光纖,成本高昂,但使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成本較傳統技術節省約一半。他指,現時廣州電視大樓正試驗有關技術,待發展成熟,預計5年後可應用。
兩校第三個合作項目為移動雲計算,曹指這研究集中使用「增強現實技術」,可應用在「Google Glass」上,分析拍攝的對象或影像。技術正處於研究階段,預計1年後可公布研究結果。
談及兩地學生在電子計算領域的培訓計劃,曹建農透露,將安排交換生計劃,鼓勵本港學生到中山大學學習當地的嶄新技術,強化學系的科研實力與創新。他又認為,成立分實驗室後,大一及大二生已可率先接觸先進的計算機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