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2013兩會專輯 新開局 新起航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首都經濟圈加速「抱團」剷平京津冀「發展懸崖」


放大圖片

習近平召開座談會力推京津冀協調發展。

全國兩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一個月內三次對北京作重要指示,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親自謀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亦強調「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經濟協作」,京津冀一體化上升至國家戰略。在高層推動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預計即將出台,首都經濟圈。分析指出,當前環境壓力是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的直接動力,三地發展的現實差距則為協同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而京津冀最終實現生態、空間功能、經濟、社會、公共服務等全方位一體化,任重道遠。■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習近平親自謀劃 上升為國家戰略

「京津冀一體化」、「首都經濟圈」的概念,早在2011年就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成為國家戰略。2月26日,習近平召開京津冀協調發展座談會再強調,京津冀三地「三根繩將被擰成一股繩」,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

習近平提出,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慮,以打通發展的大動脈,更有力地彰顯北京優勢,更廣泛啟動北京要素資源,同時天津、河北要實現更好發展也需要連同北京發展一起來考慮。

由此習近平表示,要建立科學長效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編製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佈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和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政策。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其後舉行北京市委全會上表示,要按習近平講話要求,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跳出北京看北京,著力推動京津冀三地經濟繼續朝著目標同向的路子走下去,努力實現「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

在國家版圖中,京津冀土地面積只有21.6萬平方公里,僅佔全國的2%,但是總人口達10,860.5萬,佔全國的7.98%;地區生產總值達62,172億元,佔全國的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3,661.8億元,佔全國的9.9%;進出口總額達6,124.8億美元,佔全國的14.7%,在國家的發展中是重要的一極。

協同發展 三地承擔不同角色

此次中央首提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肖金成認為,「協同」有兩層含義,一是協調,一是共同。首先是三地政府加強溝通,採取措施,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對接分工互補、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現在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差距很大,河北和北京、天津之間的發展差距很大。讓河北發展起來,應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

肖金成指出,近年華北地區大範圍霧霾凸顯京津冀一體化的急迫性。霧霾的形成,和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不合理有很大的關係,和北京市城市規模過大、機動車過多、空間佈局不合理有密切的關係。

在肖金成看來,京津冀三地,本來就是一個區域共同體,存在共同發展的基礎。北京、天津面積小,是典型的城市形態;河北面積大,是一個區域。城市的發展要有區域的支撐,區域的發展要靠城市的帶動。

肖金成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三地將充當不同角色,發揮各自功能。北京作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發揮著首都職能;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承擔著重要的綜合職能;河北作為重化工業基地、能源、農產品等生產加工基地,具有為首都和天津的發展提供服務職能。京津冀要提高區域經濟實力,就要站在全球化平台高度,瞄準建設世界製造中心,就要有一批世界性的頂級企業。

肖金成還認為,京津冀需要尋找區域產業合作的突破口,首先進一步降低行政壁壘,促進區域內生產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動;其次,擴大對內開放的力度,引導產業梯度轉移;最重要的是強化地域性強、競爭性弱的產業合作,如旅遊業,尋求產業合作的突破口。

建高層協調與利益共享機制

此外,專家指出,京津冀一體化,亟待建立中央層面協調機構。由於兩市一省行政權力分割,各有利益衝突,如無三地更高級別權力機構協調,一體化戰略恐難以很快深入推進。肖金成建議將帶有中央派出機構性質的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改為「京津冀協調委員會」,並由中央高層出面,提升其協調能力。

肖金成還認為,為強化三地產業之間的合作,增強產業發展針對性,保護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政府之間需要建立利益分享、讓度與協調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建立解決社會保障爭議的協調機制,增強各方面的利益共享,防止惡性競爭;另一方面,建立財稅分享機制,重點解決可更深入合作的產業,如旅遊、交通、汽車等行業的適合共同開發的利益分配機制;此外還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條件。

資料:習近平七點部署

一是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製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佈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

二是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

三是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佈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四是要著力調整優化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

五是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六是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七是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產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區域一體化 由易到難五步走

「區域一體化過程中絕非僅僅是經濟方面的一體化,而是產業、生態、環境、空間功能、社會、公共服務等全方位的一體化。」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分析,京津冀地區的一體化將經過由急到徐、由易到難地五步走。

馮俏彬指出,第一步是區域規劃一體化。「啟動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必須先行。」早在2005年,北京市就通過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其中就有關於環渤海地區經濟協作方面的內容;2010年,據說有關部門編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方案》並上報國務院。但多年來,京津冀地區的區域規劃都「只聞樓梯響,不見玉人來」。

今年北京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配合編製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抓緊編製空間佈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專項規劃,建立健全區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

第二步是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一體化。馮俏彬認為,近年來,整個華北地區不斷遭受嚴重霧霾襲擊,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京津冀地區一體化在議多年後驟然提速的直接原因。事實上,當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也是在遭受嚴重的跨區生態危機和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後,才啟動了環境治理方面的區域協作。

第三步則需要加快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一體化,這是一體化進程中最易在短期內啟動並取得突破的方面。馮俏彬認為,首先要接通「斷頭路」;其次實現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際間地鐵、快軌的互聯互通,讓區域內已基本成形的路網體系進一步順暢起來;然後對機場、港口、鐵路等進行統籌佈局,按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而不是行政區劃進行分佈,以增強協作、減少摩擦、提高規模經濟效益。

第四步則要產業佈局一體化,這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核心。馮俏彬認為,相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啟動一體化前面臨的產業同構度高、惡性競爭的局面,京津冀三地的產業呈現出明顯的斷層,說是存在「產業懸崖」也不為過。

「一方面北京市人多地少,高、中、低各類產業齊聚北京,交通、住房、環境等已到了不堪重負的程度,迫切需要轉移部分產業;另一方面,河北地區的低端製造業污染嚴重,資源環境承載力幾乎到達臨界點,迫切需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馮俏彬認為,只要能打通兩地在土地、利稅等方面的制約,統籌佈局,完全可以在兩地之間形成相互聯繫、相互支持的合理產業體系,收到多方共贏的效果。

第五步則要完成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一旦完成了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的區域合理佈局,人員、資源、信息等就將在區域內大幅度、高頻率流動,由此帶來對醫療、教育、城市綜合治理、司法、警務、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的迫切要求。」馮俏彬指出,相對於基礎設施、產業佈局方面的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的矛盾大得多、難度也高得多。京津冀一體化或遲或早也定會面臨這個挑戰,宜未雨綢繆。

北京規劃委:三地一張圖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先行,實現三地規劃一張圖。現階段需要結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盡快與天津市、河北省合作開展區域協調發展的規劃研究工作,深化形成京津冀區域規劃一張圖,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打好基礎。

「京津冀區域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北京作為首都和特大城市,面臨的人口集聚、交通擁堵、空氣污染、水資源短缺等突出問題,需要依靠更大區域的整體均衡、協調發展來解決。」黃艷說,無論從國家戰略層面還是解決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都亟須加快區域合作步伐,完善合作發展協調機制。

黃艷說,規劃中,首先要優化區域城鎮佈局,明確發展重點。以京津「雙城」為核心,突出京津主軸的同城化發展,加強京唐秦、京保石、濱海等重要城鎮走廊建設,促進京津冀區域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其次,加強區域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對接,建立分圈層的交通體系,並強化重要城鎮發展廊道上的交通支撐,推動人流、物流、信息流一體化,促進功能、產業、人口和用地向位於交通走廊上的城鎮集中。

第三,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合作,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進一步深化和明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水資源保護的重點任務,加強區域北部地區水資源涵養、風沙治理、防護林建設。共同劃定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重點加強南部城鎮組團間重要生態廊道的保護建設。同時,加強在新能源使用方面的區域合作。

另外,要促進區域產業佈局與城鎮體系的對接,避免同質化競爭,整體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揮中關村政策的輻射和影響力,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區域轉化,共同打造創新發展高地。例如,與天津濱海新區共建中關村產業園,在河北石家莊、廊坊、曹妃甸等地共建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

黃艷還提出,加快重點區域改革試點。例如,以北京新機場建設、共同申辦2022年冬奧會、共建中關村產業園區等為契機,推動和探索區域合作機制的不斷完善。

冀倡設三地自貿區 津謀錯位互補發展

在區域一體化過程中,京津冀各有不同定位。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7日在全國人大會議河北代表團開放日上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是最大的受益者」。「過去,河北人嘲笑自己是『大樹底下不長草』,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周本順指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中,河北將主要扮演兩種角色,一是服務的角色。河北要為北京建設和諧宜居之都服務。「強化生態保障功能,這是河北人義不容辭地責任。」二是受益者的角色。北京向河北轉移產業,對河北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河北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楊崇勇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涉及面廣、任務重,週期長、難度大,建議國家在京津冀地區設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國家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下,整體謀劃、分步實施。

楊崇勇建議,建立中央層面的協調機制,出台協同發展指導意見,加快編製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研究改革試驗區方案;把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作為協同發展的首要領域,統籌規劃,加快形成高效、快捷、安全、大容量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另外,在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等重要領域改革上,京津冀地區在全國先行先試。

楊崇勇建議,設立京津冀自由貿易區,比照上海自由貿易區,出台相關政策措施,並把京津冀地區生態功能修復作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先行先試內容。

在城市群建設方面,楊崇勇建議,在京津冀規劃建設幾個300-500萬人口,生態環境好、商務成本低、生活質量優、功能完備的副中心城市。

而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指出,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天津將做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城市定位要錯位發展、相得益彰,即天津未來要打破封閉調整的小循環,與北京、河北有效互補。明確了城市功能後,天津也要發揮比較優勢,使空間佈局更合理,產業分工更科學。

在她看來,只有強化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經濟功能,天津才能承接得了北京疏解的非首都功能。孫春蘭強調,天津不是僅僅做承接的工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天津應該疏解的也要服從大局轉移出去」。她舉例說,過去天津一直追求港口吞吐量,但未來將重新審視,看哪些可以轉移給周邊的港口,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此外,天津也將打造利於投資、利於企業、利於吸引人才的「軟環境」,並對境內外企業一視同仁,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另外,「天津目前的城鎮化率是83%,要承接其他城市功能轉移,還需要加大城市群的建設力度。」孫春蘭表示,功能完善的城市群建設也將是未來天津的工作重點。孫春蘭還表示,天津正在爭取國務院盡快批覆設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此舉已得到30多個國家部委支持,天津也正通過改善服務態度等一系列努力,改善營商環境。

京津冀GDP佔全國1/9

去年京津冀GDP首次突破6萬億元,達6.2萬億元,佔全國10.9%。其中,天津人均GDP全國第一;北京第三產業比重全國第一;河北第一產業增加值是京津10倍;北京科研支出是河北4倍。

天津人均GDP全國第一

在京津冀地區,天津人均GDP達101,692元,位居全國第一。北京在穩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河北省則增速居中,經濟體量大於京津。

北京市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9,500.6億元,比上年增長7.7%。天津市達14,370.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河北省達28,301.4億元,比上年增長8.2%。按常住人口計算,天津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1,692元;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92,210元;河北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8,596元。

北京第三產業比重全國第一

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生產社會化程度和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北京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時期,率先實現了產業結構從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主導型的轉變。2013年,北京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76.9%,穩居全國第一。北京第三產業比重是河北2.1倍,是天津的1.6倍。天津的比重為48.1%,河北的比重為35.5%,而全國的比重為46.1%。

河北一產增加值是京津10倍

作為農業大省,河北為京津兩市農產品提供了充足來源,而京津人口達3527.9萬,為河北農產品輸出提供了廣闊市場。

去年,河北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2.4%,北京為0.8%,天津為1.3%,全國為10.0%。2013年,河北的第一產業增加值達3,500.4億元,北京為161.8億元,天津為188.45億元。京津第一產業增加值加起來僅相當於河北十分之一。

北京科研支出是河北4倍

無論是研發經費的支出總額,還是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科技實力遙遙領先於津冀,預料未來北京的科技要素勢必會加速流向津冀地區。去年,北京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200.7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6.16%。河北全社會研發經費

支出29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0%。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

2005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規劃提出,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京津冀地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區域交通方面,要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兩小時交通圈」。

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做出批覆,同意在河北省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作為首鋼搬遷的載體。

2010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時任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北京的地鐵線路將有望延伸至周邊河北的城鎮。這是北京市首次明確表示地鐵將出界。

2011年3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打造首都經濟圈」。

2013年3月京津簽署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協議,從十個方面推出一攬子計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013年5月,習近平在天津考察工作時,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京津雙城記。

2013年8月,習近平在河北提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配合編製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抓緊編製空間佈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專項規劃,建立健全區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

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視察工作並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做出7點部署。

201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經濟協作。

相關新聞
合肥:與高手共舞 與強者連袂 策馬揚鞭翥夢「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2014-03-12) (圖)
深化改革助推五大發展 開創吉林振興新局面 (2014-03-12) (圖)
首都經濟圈加速「抱團」剷平京津冀「發展懸崖」 (2014-03-12) (圖)
釋放改革紅利 增進民生福祉 江蘇矢志突破改革「深水區」 (2014-03-12) (圖)
辦出精彩 南京青奧講好中國故事 (2014-03-12) (圖)
創新監督方式 立法保護生態紅線 (2014-03-12) (圖)
深化改革讓江蘇教育更公平優質 (2014-03-12) (圖)
不斷創新 推動淮安經濟量質齊升 (2014-03-12) (圖)
新型城鎮化 要讓生活更加美好 (2014-03-12) (圖)
「文化走出去」 要靠內容的感染力 (2014-03-12) (圖)
研究受眾需求 創新江蘇曲藝藝術 (2014-03-12) (圖)
更可靠 更信賴 徐工拉斯維加斯彰顯中國力量 (2014-03-12) (圖)
內蒙古伊泰集團恭祝全國「兩會」圓滿成功 (2014-03-12) (圖)
湛江:海上絲綢之路始發地 緊抓機遇迎接21世紀新挑戰 (2014-03-12) (圖)
活力閘北 圓夢福地 (2014-03-12) (圖)
集聚平台之力 華南城打造創業樂園 (2014-03-12) (圖)
兩會用車新氣象 廣汽傳祺當先鋒 (2014-03-12) (圖)
黃克:加快推進中越跨境合作區建設 (2014-03-12) (圖)
鹿寨引返鄉人員參與 「清潔鄉村」顯成效 (2014-03-12) (圖)
劉勝友:改革創新 打造鹿寨工業升級版 (2014-03-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2013兩會專輯 新開局 新起航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