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請大會發言人傅瑩(左)和翻譯員張璐(右)先行落座。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海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在記者會上坦言,去年最大的挑戰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和貨幣政策運用空間又很有限,宏觀調控亦面臨多難選擇。今年挑戰依然嚴峻且更加複雜,實現多重目標需要找合理平衡點,但「遇萬難還須放膽,破困局要用智慧」,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不片面追求GDP,但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的GDP。
李克強指出,去年最大的挑戰,還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度中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金融領域出現所謂的「錢荒」,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超過了13%,用電量、貨運量的增幅也大幅回落。國際上有輿論說「中國經濟可能要硬着陸」,還給出了指標,說增長可能只有3%至4%。同時,財政和貨幣政策運用空間又很有限,宏觀調控確實面臨多難選擇。
穩增長 保就業 防通脹 控風險
「怎麼辦?遇萬難還須放膽,破困局要用智慧。」李克強說,中國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確了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就是增長和就業不能越出下限,通脹不能突破上限,而且着力促改革、調結構,讓市場發力。由此頂住壓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對於今年,李克強表示,「看到更多的是困難和問題」,挑戰依然嚴峻,可能會更加複雜。既要穩增長、保就業,又要防通脹、控風險,還要提質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標的實現需要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李克強形容,這是「高難度的動作」。
「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所謂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李克強又說,只要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的成功之道。「我們有去年應對經濟下行的經歷,中國經濟又有着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注重「7.5%」背後的居民收入
今年中國提出GDP增速預期目標為7.5%左右。李克強對此解釋稱,「左右嘛,就是有彈性的,高一點,低一點,我們是有容忍度的」,同時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後的民生、增長背後的就業。「我們在去年並沒有採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經濟預期目標,為什麼今年不可以呢?」李克強說,不否認今年可能會有更複雜的因素,把經濟增長率定在7.5%左右,考慮的還是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也難以增加社會財富。」李克強回憶稱,在基層曾經訪問過一些「零就業」家庭,一個家庭沒有一個人就業,真是「毫無生氣,沒有希望」。現在全國每年要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1,000萬人以上,還要給600萬至700萬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留有一定的空間,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