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醫療堪稱是內地醫療體制改革領域內的一大「頑症」,嚴重打擊了內地老百姓甚至境外旅客對中國醫療制度的信心。隨茼U省公立醫院陸續推行基本藥物制度,過度用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反而變成了突出問題。
在醫療服務市場化的背景下,為了加強競爭力,各家醫院爭相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檢查和治療費用成為了醫院的主要收入。加上內地已基本建立了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險制度,把數以億計的農民納入醫保範圍,隨荇伅§徽鴃A醫保基金的浪費和流失等副作用也開始顯現。
另外,目前內地的醫院和醫生仍普遍存在專業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的問題,導致醫療活動充滿隨意性和不規範性。一旦出現醫療糾紛,由於醫院方要承擔舉證責任,勝訴率遠低於患方。以蘇州地區為例,患方的勝訴率為百分之八十三。在此背景下,醫院方為了自我保護,不得不讓患者做大量檢查,並盡量使用新設備和高價藥品,為自己的診療行為爭取更多依據。
七成內地醫不滿工資
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對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仍然偏少,大部分資金都傾向補助患方,對醫療機構的財政支持相對薄弱,很多醫療機構經常面臨財政緊絀的困境。而且在世界各地,醫生本應是一種具有崇高社會地位和豐厚收入的職業。但反觀中國現狀,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醫生稱對工資收入不滿意,高風險工作和低收入所產生的矛盾,必然造成人才的流失,更遑論提升他們的職業道德。
綜上所說,除了紓緩醫療機構的財政壓力外,加強構建醫療糾紛調解制度也十分必要。內地個別省市,例如北京市已經設立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下稱醫調委),有效調解了一些醫患糾紛,但很多問題如(醫調委)的人員組成,尤其是公信力和權威性問題,極需政府予以有力支持。政府應認真研究將醫調委定位為痡`的、具有一定裁量權的法定機構,對規範醫療行為和緩和醫療糾紛所引發的訴訟壓力具有正面作用。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