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小時候聽電台講故事也好,看黑白電影也罷,偶而講到報恩的情節時,會聽到的話不外是,今生今世無法報答,但願來世做牛做馬來答謝恩情。
小時候的觀念,牛是耕田的,很辛苦。但馬呢?是拉車?還是做戰馬上戰場打仗?不過想想都是苦差,至死方休。但後來讀書讀到「牛耕田馬食穀」的句子時,不禁懷疑,做馬是否比做牛舒服?因為有穀可吃嘛。
到了如今,做牛做馬的本義,相信還沒有改變,年輕人應該不會誤解這四個字的原意吧?因為如今我們在香港郊外看到的牛,都不再耕田了,反而悠閒地在馬路旁漫無目的地踄步。當然如果不幸被汽車撞倒,那就慘了。
如今的馬,我們偶而看到成群地在草原上奔馳的畫面,既壯觀又美麗。或者我們亦得知,養在馬會馬房的出賽馬,到時到候便有人餵食,還有人替馬按摩,夏天住在冷氣房中,冬天還蓋上氈子,噓寒問暖,好不舒服。賽馬只有在出賽的最後直路,才會被鞭打。
而如果不是耕牛,而是奶牛,那就更嬌生慣養了,被養得肥肥壯壯,還有音樂可聽,只不過是時候到時,被人家擠擠奶乳而已,其他時間都在悠游生活,多麼舒適。
所以古代人說來世做牛做馬來報恩時,如果這來世是二十一世紀,那就舒適得很了。要報恩,變成是在賽道上跑出頭馬,替馬主贏取獎金。如果是牛,就做奶牛,努力產奶,才有報恩的機會。
再過十年八年,做牛做馬的原義,會不會因此而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