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麟
烏克蘭反政府示威者二月下旬佔據基輔政府大樓,迫使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示威者和西方高呼「民主勝利」。親俄示威者今天佔據東部城市政府建築,昔日借助街頭抗爭上台的基輔現政權,卻將此定性為「恐怖活動」,調動大軍「反恐」,要烏兵把槍口指向自己的國民。
無論是東部親俄示威,還是克里米亞脫烏入俄,扣動這場烏國危機的板機,其實正是基輔現政權。烏國「西邊親歐、東邊親俄」由來已久,並非單純一個新政府上台就可解決,何況現政權並非民選,本已無認受性,更要一上台就廢除俄語的第二官方語言地位,反俄圖謀表露無遺,試問怎會不引起俄語人口反抗?
「反抗」的例子不勝枚舉。基輔上月任命別列佐夫斯基為海軍總司令,但他不到兩日就宣布投效克里米亞。近日,烏東警察拒絕鎮壓親俄示威,更有派往「反恐」的烏軍裝甲車倒戈,反映基輔政權不得民心,更深陷合法性危機。
烏國語言之爭,令人想起地球另一端的加拿大。加國採用英語和法語作為雙官方語言,不過在人口第二多的魁北克省,法語人口佔逾八成,亦是全國唯一把法語列作單一官方語言的省份。文化衝突令魁省多次出現「魁獨」運動,但一直不獲民意支持,過往兩次獨立公投均告失敗。當地執政魁北克人黨亦因鼓吹魁獨,本月初在省議會選舉大敗,成為40年來首屆無法連任的政府。但正是魁省保留的「法國」特性,才使加拿大得以保留國家的完整和統一。
魁省的例子還顯示,多元文化國家出現語言文化衝突是正常現象,不代表不能共存。烏東毗鄰俄羅斯,很多居民都說俄語和享受俄文化,難道他們就不是烏國人?基輔政權批評俄國分裂烏國,但他們強行把俄語人口定性為外人,才是真正撕裂烏國的元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