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各界斥陳李搞風搞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禍港四人幫」中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及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早前在訪問美加時,聲稱香港回歸後未落實「真普選」,不算「真正落實『兩制』及高度自治」。香港社會各界昨日批評,陳李試圖引入外國勢力干預香港普選進程,向外國搖尾乞憐,搞風搞雨,節外生枝。

陳方安生及李柱銘訪美加「唱衰香港」,同時又試圖引入美國勢力干預中國內政,外交部已作出批評,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也嚴斥兩人試圖引入外部勢力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為美國「重返亞洲」的策略當「爛頭卒」。李柱銘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就聲言自己此舉是「為了香港好」,又聲言「爭取外國支持香港民主自由很正常」。(見另稿)

譚惠珠:為落實普選幫倒忙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昨日 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批評陳李二人向美國「求」香港民主,只會為落實普選幫倒忙。

蔡毅:對普選進程毫無幫助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港區人大代表蔡毅指出,推動政改和落實普選是香港與中央政府共同處理的事,陳李二人尋求外國出聲干預,是不合理及不應該,只會為政制發展幫倒忙,對普選進程毫無幫助,更加不利香港社會凝聚共識。

就李柱銘聲稱,他在2003年曾透過外訪,「成功」令外國就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問題表態,蔡毅直斥,李柱銘當年勾結外國勢力的做法已經令人側目,如今是在照辦煮碗。

田北辰:做法極不可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民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陳李訪美加談論香港政事是極之不可取的做法,尤其中美在目前及可見未來都保持競爭關係,陳李在此敏感時刻主動向外國人講及香港政改事務,「中央會點諗呢」,二人不應到外國搞風搞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指出,全世界只得香港可在「一國兩制」下享受發展機遇,同時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香港擔任了國家與國際聯繫的重要橋樑,香港對國際事務亦有高度參與,故不認同香港沒有落實好「一國兩制」。

全國政協委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強調,外國絕不應干預香港及中央的內部事務,並質疑陳李為何在處理政改或香港大小事務上,不向中央及政府反映意見,反而選擇訪問美加與當地官員傾談,並高調大事宣揚交流結果,令人費解。

曹王敏賢:港人必須提防

全國政協委員曹王敏賢認為,數十年來外國勢力也想干擾香港內政,香港人必須提防,而陳李是次訪美是與外國裡應外合。陳李及反對派沒回歸基本法談論政制,再走訪外國「邀請干預」對香港落實普選毫無幫助。

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直言,香港落實普選是國家及香港的內部事務,每步均由中央及香港合力完成,美國並無任何的角色,反對派在關鍵時刻訪問美國只會「節外生枝」,「眾『有心人』不如想辦法凝聚香港各界共識及收窄分歧,若未有共識就不斷推銷個別方案,根本對事件無正面幫助。大家不如少做無建設性的事。何況中央政府好有誠意與反對派交流,大家無謂破壞」。

陳克勤:向外國搖尾乞憐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坦言,對陳李訪問美加談論香港政改不感驚訝,因為二人向來事無大小,只要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會走到外國「求援」,向外國搖尾乞憐,這是不成熟的做法。

林大輝:為政改設置障礙

工業界立法會議員林大輝表示,陳李二人在政改敏感時刻訪問美國,與美國副總統拜登在白宮高調會面,商談香港內部事務,公然勾結外國勢力,是帶頭衝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則,如同出賣港人,在中國領土搞分裂,破壞社會和諧,製造社會對立,用心不良,絕對是搞破壞之行為,為政改設置重重障礙。

「幫港出聲」發起人周融表示,不知道李柱銘及陳方安生與美國副總統拜登討論過甚麼,但質疑兩人與壹傳媒集團老闆黎智英關係密切,《蘋果日報》又刊出涉及港獨的評論,令人猜想事件有關聯,並質疑不少反對派根本不希望2017年有普選,提出難以接受的

相關新聞
林鄭:拉布「變本加厲」禍港 (圖)
建制派議員全體促請速「剪布」 (圖)
財爺回應「減糖」:恪守量入為出
臨時撥款僅夠撐至下月
特寫:長毛「跳樑」掟溪錢 財爺回敬「行開啦」 (圖)
《2014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投票結果
10年公屋目標 欠地38公頃 (圖)
石硤尾h已拆13年 至今未重建 (圖)
69間高官吉屋 養蚊17年
白田h4車立用不足1年大
懲教署招聘需時2年
社企計劃審批慢成效低
文件遺漏 八號幹線超支4億 (圖)
「盛事」賬目亂 吸客創職成效不佳
龍獅節定位:促旅遊非創就業
入口車新扮舊逃稅220萬 警察搜2車行拘5人 (圖)
大招牌「吊吊揈」 (圖)
私家車首登記稅率
特寫:虛報失原廠首年免費保養
《壹週》屈「放生」馬惜珍 律政司斥失實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