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錦榮(中)認為,「滬港通」為內地資金提供更多投資渠道,相信內地客投資基金的意願不會受到影響。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內地旅客來港除大掃名牌、奶粉外,原來還大買金融產品。一項有關內地旅客來港投資的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大城市去年約共240萬訪港旅客中,就有16%的人來港「純粹為了投資」。調查預期,四城市未來12個月來港投資金融產品的人數,將由去年的100萬人倍增至200萬人,按去年相關的比例推算,屆時單是基金,就可為本港基金界帶來300億元的商機。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簡稱基金公會)昨日公布一項由尼爾森在去年12月通過互聯網進行的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各訪問了1,000名18至58歲曾訪港超過一晚、並在內地擁有至少一隻金融產品的受訪者,推算這四大城市約有240萬人曾在2013年訪港,其中有16%來港「純粹為了投資」,較2012年增長2個百分點。基金公會投資基金委員會主席李錦榮表示,根據調查結果計算,有超過100萬來自四大城市的內地客在港購買金融產品,估計未來12個月的人數將增至200萬。
16%內地旅客買港基金
調查披露,四大城市的內地旅客中,有16%有投資於本港基金產品。而在他們所投資的金融產品中,基金的滲透率為16%,僅次於港元存款的18%,且較2012年增加3個百分點。在所有受訪內地客中,62%表示會於未來12個月在港投資基金,以此推算約有150萬名潛在基金投資者。而在已投資於基金的內地客中,未來12個月會在港進一步投資基金的比例更高達95%。有55%的非基金投資者亦表示打算在港投資基金。
在基金交易方面,2013年內地客的買賣次數也比2012年高。75%的基金投資者曾最少進行一次交易,較2012年大增21個百分點。每個投資者平均進行3.9宗交易,每宗交易金額為2.4萬元,分別較2012年增加0.9宗和2,000元。
以相關200萬投資者,同樣當中16%人買2.4萬元基金及每年交易3.9次計,折算為299.52億元交易額,即是可為基金界帶來近300億元的商機。
滬港通不削買基金意慾
問及「滬港通」落實後,內地投資者可直接購買港股,有可能會減少投資本港基金產品。李錦榮對此回應稱,內地人對本港上市公司未必熟悉,也未必有時間詳加研究,而基金產品有專業團隊管理,對內地人而言較簡單方便,因此他們對基金的興趣通常大於股票,投資於基金的比例也相對較高。他認為,「滬港通」為內地資金提供更多投資渠道,對業界是好事,相信內地客投資基金的意願不會受到影響。
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也表示,「滬港通」將令內地和本港的投資「雙向做大」,未來的投資模式更加多元化,將呈現「多管齊下、相輔相成」的態勢,對本港的股票和基金市場均有正面作用,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受委托進行該項調查的尼爾森主管陳健鴻也指,基金較股票投資的產品領域更加廣泛,加上本港金融體系健全,服務水平較內地高,相信不會因「滬港通」開通,就令股票完全取代基金成為內地客最青睞的選擇。
50%人可承受虧損兩成
調查又披露,內地客對本港基金產品的風險胃納方面,有50%表示可承受15%-20%的虧損,而在香港已有投資基金的內地客中,可承受上述虧損幅度者更達到66%。至於銷售渠道,有39%已有投資基金的內地客表示是經過銀行購買基金,25%則是透過保險公司,其他金融機構例如獨立財務顧問也佔據重要比重,達到46%。在類別方面,以投資香港/內地的基金最受內地客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