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統計恒指過去20年的5月表現,5月下跌比例達60%,尤其單看最近6年情況,發現「五窮月」屢次應驗,恒指過去四年的5月都見疲弱,2012年更勁挫近12%,5、6兩個月連續下挫的比例也高達五成。觀乎去年的5月,恒指先升後倒跌,全個月計下挫1.52%,接連到6月弱勢未改,結果去年6月要再跌7.1%,令不少在年初賺了錢的投資者倒輸。
不單港股,美股也向來有「五月離場」(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傳統智慧,意指根據過往經驗,美股第二季表現一般都令市場失望,每到5月投資者應走貨。觀乎去年5及6月大跌市,是受到美國退市所拖累。此外,內地「水緊」令拆息飆升也是另一因素。
多項因素困擾後市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早前表示,內地今年共3.5萬億元人民幣地方債到期,單是信託基金便有2.3萬億人民幣,估計最快在5月便每周有一宗違約事件,往後更可能增至每周5至10宗。若內地沒有在5月放鬆銀根,不利因素將會接踵而來,尤其是內地下半年起至明年迎來債務高峰期,料將恐成資金沽貨藉口。
分析員普遍認為,其他的負面消息還包括如烏克蘭局勢動盪、內地去槓桿化、藍籌業績遜預期,以及正處高位的科技股借勢調整,皆不利5月港股表現。
另外,每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也會令市場投資意慾進一步減少,翻查近數屆世界盃資料,當賽事舉行期間,港股成交縮減多達兩成以上,一旦市況轉弱,成交更乏力下,恐怕大市表現會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