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參觀中荷農業合作和荷蘭鬱金香花展。資料圖片
花落誰家
國花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國家的象徵。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均確立了國花,但被世界譽為「園林之母」的中國迄今仍未有國花。為何中國沒有確立國花?設立國花又有甚麼利弊呢?下文討論之。
■陳振寧、戴子熙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
作者簡介:
戴子熙:《環球時報》、《環球人物》、《鳳凰週刊》等內地媒體撰稿人。另定期為香港《成報》、《新報》、《香港商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陳振寧: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定期於香港《成報》、《香港商報》發表評論文章。曾參與《通識詞典3》的撰寫工作。電郵:jambon777@yahoo.com.hk。
新聞背景
荷王室贈鬱金香 彭麗媛命名「國泰」
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赴荷蘭訪問。其間,彭麗媛接受荷蘭國王和王后特別禮儀──送贈荷蘭國花鬱金香並請她為新品種命名,但彭麗媛沒有如外界期待及傳統慣例,用自己的名字為該花命名,而是起名為Cathay(國泰),令外界大感意外的同時,也讓外界再次留意到國花在外交上所扮演的角色。(基礎級)
梅與牡丹難定奪 國花之爭路漫漫
自隋唐以來,中國一直視牡丹為「百花之王」。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將牡丹正式定為國花,並於頤和園修築國花台。但1929年前後,國民政府通令全國以梅花為國花,因其品格高貴象徵國家和民族(漢、滿、蒙、回、藏族)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國花一直沒有確定。當時,由於毛澤東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官方並未正式定案。但亦有民眾喜歡代表團圓與富貴的牡丹花。
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期間,有30多位代表提案建議評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花,其中有29人贊成牡丹花作為國花。
首提「一國兩花」 牡丹與梅獲高票
2005年,62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聯合簽名發出倡議,呼籲盡快確定中國的國花,並首次提出「一國兩花」的建議,即將梅花、牡丹確定為「雙國花」。倡議發出後,各界反響熱烈。搜狐網隨即發起「關於中國確定國花」的網上投票。69.14%的投票者認為「中國應該馬上確定國花」;而在「喜歡的國花」調查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分別高達41.42%和36.39%。
近年來,全國「兩會」期間不斷有議案或提案要求早定國花,但至今國花設立仍懸而未決。大致而言,中國涉及國花之爭的眾多「流派」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形成。
1.「一國一花」(又分為「擁梅派」和「擁牡丹派」);
2.「一國兩花」(梅花、牡丹雙國花);
3.「一國四花」(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4.「一國五花」(採取一主四輔五名花的方法,選牡丹為主國花,蘭花、荷花、菊花、梅花為「中國四季名花」)。
正反對對碰:泱泱大國 不能無「花」?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尚無國花。有人認為,這跟中國古代飲花茶、調花膳、賞花燈、猜花謎的傳統相悖。那麼確立國花有甚麼利弊呢?
利
1.所謂國花,是指由國家選定足以表現國家特性,作為國家標誌的花卉。中國早日確認國花,可以讓中國花卉有個正式的象徵或代表,如牡丹象徵中國的雍容華貴或梅花象徵着中國人的堅忍內斂。中國目前「群芳無首」,這將不利於中國花卉產業的發展和對外競爭。有人認為,中國花界若無國花領軍,充當科研角色。
2.英國、荷蘭、西班牙、日本、韓國等國均將國花作為國家形象展示的一個有效視窗。許多中國花卉界、文化界的人士都曾提到一種現象:以前,中國領導出席的莊嚴場合,總是採用中國盆景、插花,或用梅、牡丹、菊花作為茶几擺設,一望便有濃烈的中國特色和藝術風格。而近年來卻大多被進口的洋花,如花燭、水晶花燭、鬱金香一類。藝術造型也清一色代之以疊堆型為主的洋插花。
相比之下,一些外國領導人在類似的場合卻仍然非常注意採用本國的國花或特有花卉,如日本皇室的菊花、荷蘭女王的鬱金香、加拿大領導人的糖械等。
弊
1.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很難找到一種56個民族都滿意認同的花卉。有人認為,如果想在中國這個龐大的一個國家用一種花來涵蓋其精神,此想法難以成行。
2.有人認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評選國花上屬於浪費,且現在的國花競選過程中充斥商業本位與地方主義,如洛陽和菏澤兩個目前的牡丹主要產地就積極推動定國花為牡丹。以梅花為市花的南京則希望定梅花為國花。也有人擔心,國花決定後可能觸發諸如國鳥、國木、國酒等評選熱潮。(進階級)
各國爭妍 標準有別
外國一直都十分重視國花的評選,並已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如希臘(西元前12世紀至8世紀)是歷史上最早設立國花的國家。
但各國對國花有不同的選擇標準,有的選用在世界上有獨特地位的本國特產名花,如荷蘭的鬱金香等;有的選用本國栽培歷史特別悠久的花卉,如英國的月季;有的選用有特殊觀賞或經濟價值的花卉,如埃及的睡蓮;有的選用本國栽培特別廣泛、為廣大民眾所普遍喜愛的花卉,如日本的櫻花等。
荷蘭(鬱金香):曾食球根救命
1944年至1945年期間,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荷蘭的冬季更顯得漫長難捱,並非嚴寒凜冽凜的氣候,而是當時嚴重的饑荒。為了生存,許多人只得以鬱金香的球根為食來渡過此艱苦時期,因此荷蘭人非常珍愛鬱金香,並奉為國花。在荷蘭,鬱金香是美好、莊嚴、華貴和成功的象徵。
日本(櫻花):象徵武士道精神
大和民族非常喜歡武士道,因此武士是很受尊重的。每年三四月間,就是日本的賞櫻時節,滿山滿園粉紅、桃紅、純白的盛開的櫻花,如夢似幻。然而短暫的美麗之後,卻是紛紛飄落的花瓣雨。正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不在乎是否短暫,只在乎曾經絢爛。日本人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樸和獨立的精神。他們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
美國(玫瑰花):表達愛意
美國國花經百年爭論,於1986年由國會眾議院通過玫瑰為國花。美國人認為玫瑰是愛情、和平、友誼、勇氣和獻身精神的化身。因此美國人很喜歡用玫瑰花來表達愛意,以及愛人類、愛天神、愛國家的心。(摘星級)
小知識:荷蘭鬱金香經濟價值大
荷蘭素被稱為「鬱金香之國」。鬱金香與風車、乳酪、木鞋並稱「荷蘭四寶」。中國著名花卉專家陳俊愉認為,作為荷蘭國花,鬱金香給荷蘭政府和人民帶來了無數好處。
首先,鬱金香作為國花, 深受荷蘭人民的喜愛, 使它的栽培和應用更迅速地得到擴大, 並且形成了一種以鬱金香為核心的、具有濃鬱荷蘭特色的花卉文化和產業體系。
同時,鬱金香和以名著《黑鬱金香》和前後十來個版本的同名電影為代表的鬱金香文化等走向世界, 給荷蘭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再者, 它們又吸引了無數外國遊客, 到荷蘭來觀賞美麗的鬱金香,直接推動了旅遊觀光事業。
最後,在鬱金香的帶動下,其他許多花卉也先後完成了從科研、栽培直到每一個消費者手裡的商品化過程,荷蘭也成了舉世最負盛名的花卉王國:它每年的花卉生產、銷售已到龐大金額的規模,其中,包括花卉、觀葉植物、種子出口以及巨額的技術轉讓和服務等方面的收人。
想一想
1.根據上文,指出現時哪兩種花卉成為中國國花的主要選擇?
2.承上題,指出上述兩種花卉的特點及其所代表的中國的內在精神。
3.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指出確立中國國花的利弊。
4.有人認為,「與其問梅花和牡丹哪種能成為中國的花魁,不如問究竟是哪種花背後理念將成 為中國未來社會的主流」,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一觀點?
5.洋紫荊是香港特區的法定代表花卉,你認為特區政府為何會選用洋紫荊?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延伸閱讀
1.《萬象追蹤:市花易選國花難評》,香港《文匯報》,2004年3月26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4/03/26/OT0403260011.htm
2.《「國樹國花國鳥國石」非評不可?》,新華網,2003年10月28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um/2003-10/28/content_1145028.htm
3.《人大代表建議將牡丹確定為國花傳承中國花文化》,新華網,2013年03月1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4/c_115029066.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