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邂逅翩娜與布朗


放大圖片

文:聞一浩

德國編舞家翩娜.包殊以舞蹈劇場作品飲譽國際舞壇,但她早期的作品同樣叫人注目。這次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第四度亮相香港藝術節,演出的是她前舞蹈劇場時期的作品:1974年公演的《死而復生的伊菲格尼》。她將格魯克的歌劇拿來創作──不僅用了他的音樂,更用了整個歌劇的格局:現場音樂以外,還有歌唱家及合唱團,但她將舞台留給舞者,歌唱家及合唱團則放上了包廂。這個嘗試在當年來說,實在大膽。

今天來看,《死而復生的伊菲格尼》處理上有不完善的地方,也不是她最佳的作品,但作品其中已透現出她日後的創作風格:她對以舞蹈書寫人性和感情的着迷,舞蹈語彙的運用,叫人想到一年後(1975年)創作的《春之祭》,以及對佈景設計的着重。多場獨舞與雙人舞的編排,感情澎湃。

點題人物伊菲格尼由第一幕被關於父母的噩夢驚醒,細微抖動的肢體動作反映了內心的忐忑,到第二場發現因船擱淺而被俘的俄瑞斯忒及皮拉德斯是希臘人時,捫心悲痛的舞動將思鄉與懷親的心情表現無遺,出盡辦法只能令皮拉德斯一個免於死刑,舞者的雙手與身體的糾結表現了內心的掙扎;最後與俄瑞斯忒姊弟相認時的激動心情,也躍然台上。伊菲格尼的心路歷程與起伏,經舞蹈動作一一放大,傳到觀眾的大腦神經。不過,演出中最感人的一場,是俄瑞斯忒與皮拉德斯願意犧牲自己以保存好友性命的第三幕。翩娜以希臘雕像式舞姿定鏡,顯示男性陽剛的情誼,舞蹈動作的幅度將心情激動表象化,讓觀眾深深感受到兩人友誼之深。自然,舞者出色的表現也是功不可沒,第三幕中那些希臘雕像式舞姿,對身體控制的要求甚高,兩位舞者都能拿捏得準,還有情感的交流。

第四幕將舞台打斜圍成三角,將刑台演區放在前台左,到最後的大團圓結局,舞者由台左橫過舞台至台右入後台,處理利落,亦見翩娜對佈景運用的心思。

能夠看到名家早期的作品,是我們認識他們創作風格發展軌跡的好機會,也是親身體驗歷史發展脈絡的難得機會。翩娜以外,今屆香港藝術節還有另一位當代編舞女將,來自美國的崔莎.布朗的作品壓場,一德一美,都是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走到廿一世紀的舞蹈先行者。

布朗於2012年宣佈退休,不再會有新作面世。這次來港演出多個舞目,創作年期橫跨近半個世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後現代主義滲入各式藝術形式,許多編舞家對現代舞進行反思/反抗,布朗便是其中的表表者。當年她震驚藝壇的作品如《從大樓一側走下去的人》(Man Walking Down the Side of a Building) 是對舞蹈定義的反思,反地心吸力及身體的重心是她早期作品聚焦的課題,《從大樓一側走下去的人》沒有在香港重現,但在布朗經典作之一、1983年的《設定/再設定》中,男舞者橫腰抱着腳在牆上「行」的女舞者,可見端倪。此外,這次來港的幾個戶外演出如《側體雙人舞》一及二、《棒》一、二及四等都可以看到。《側體雙人舞》有點像二人三足,只是足踝間並無繩索相連;《棒》則是兩人一組,將十英尺的木棒一相抵,一頭置於舞者頭頂,然後兩人的頭慢慢向前移動,而木棒與地面始終保持本來的角度,最後以舞者弓着身,頭、足頂着木棒作結。期間,我們聽到舞者互相給予的口令。

這些早期作品,似理論宣言多於舞蹈演出,「娛樂觀眾」相信不在考慮範圍。其後的作品,就今次幾個舞台演出來看,由於流暢的舞蹈編排,相對上是較易入口,儘管對身體重心,對動作細微變化的探討,依然貫串所有作品,由《設定/再設定》、1990年的《森林遊》,到2011年的《我即將揮動我的手臂,抓住了便是你的》及《眼睛與靈魂》,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舞者重複同一組動作的細微變化。兩晚六個舞目讓我們對布朗風格有較全面的認識,但也看到了時代烙下的印記。

相關新聞
《梁祝的繼承者們》藝術終究是個人成長 (2014-05-02) (圖)
邂逅翩娜與布朗 (2014-05-02) (圖)
精彩放送:香港中樂團再奏趙季平名作 (2014-05-02)
全港首個迷藏疊影視覺藝術展SANA的奇妙幻象空間 (2014-04-29) (圖)
創作對談:馬來西亞美少女在港舉辦插畫展 (2014-04-29) (圖)
藝訊:「虛幻中的記憶」在波普背後說故事 (2014-04-29) (圖)
首套數字國畫郵票在津付梓 (2014-04-29) (圖)
敢觀舞台:香港藝術節2014的「故事新編」 (2014-04-25) (圖)
《文武新一代》焦點只一人 (2014-04-25) (圖)
精彩放送:「中華風韻」耀紫金 風情詩畫劇《閩南神韻》 (2014-04-25) (圖)
《愛情剖面》挑戰台灣演員與觀眾 (2014-04-25) (圖)
香港「三老」的精彩藝術:取材生活日常 (2014-04-22) (圖)
藝訊:KOHLER 亞洲藝術展 探索本地文化及城市環境變遷 (2014-04-22) (圖)
藝訊:《法國華裔現代繪畫大師聯展》 (2014-04-22) (圖)
第二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 Welcome To The Party! (2014-04-18) (圖)
Pina Bausch的得與失 (2014-04-18) (圖)
「中華風韻」耀紫金 風情詩畫劇《閩南神韻》即將登場 (2014-04-18) (圖)
香港專場演出節目單: (2014-04-18)
印花:請你看演出 (2014-04-18) (圖)
當代油畫家姜國芳:我是一個特傻的畫家 (2014-04-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