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美蘭湖奧特萊斯空舖嚴重。記者孔雯瓊 攝
近年來內地各大城市紛紛複製歐美商業模式,Outlets(內地稱奧特萊斯,香港稱特賣場)遍地開花,據稱已建與在建的總數過420家,短短10年就趕超發源地美國,後者在過去逾100年間亦僅建造約300家而已。不過,本報記者近日發現,在一線城市上海,多座規模宏大的Outlets特賣場幾乎淪為空城。分析人士指出,貨源不足、折扣乏力原本就是內地Outlets特賣場的軟肋,「大躍進式」的奔跑更是加速其死亡進程。
■記者 章蘿蘭、孔雯瓊 上海報道
現今中國被視為全球最有潛力的奢侈品市場。這邊廂品牌商家在市中心黃金地段掠地拓展,那邊廂多座Outlets特賣場紛紛於市郊紮寨,上海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據粗略統計已經開業或正在建設的特賣場多達10餘家。這還尚未計入另外10餘家小型或打着該名號的折扣商場。
僧多粥少 新場繼續開建
Outlets在內地直譯中文為「奧特萊斯」,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因此也被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而上海最大的一座將位於迪士尼樂園所在的國際旅遊度假區內。據透露,該場總建築面積達到50,000平方米,至少有100家品牌商戶入駐,80%以上是一線品牌。不過,諸如此類的宏圖大計,着實有些耳熟,上海附近所有特賣場開業時,均是躊躇滿志,若干年後卻陷入慘淡經營。
金山奧特萊斯逾8成空置
有媒體爆料,上海最大的金山奧特萊斯,4,000餘間商舖超過八成空置,保安多過顧客。事實上,金山的窘境絕非孤例,2009年開業的上海寶山美蘭湖奧特萊斯面積達7萬平方米,當時已將Versace、Prada等國際一線品牌悉數收入麾下。不過,記者在一個周日採訪中發現,五年後的今日,除運動品牌區尚有10多家店舖,偌大的中心幾乎人去樓空,大型國際品牌更是無影無蹤,近2小時內遇到的顧客不到30人,除沿街入口處的幾張運動海報外,越深入越荒蕪,形同空城。偶爾有Reebok、New Balance等標識印入眼簾,定睛一看卻是大門緊鎖。據了解,該場諸多空置樓面經已租賃予培訓、幼兒教育機構,零售近乎名存實亡。
在傳統觀念中,真正意義上的Outlets特賣場應當有足夠數目的國際一線品牌為主角,再輔以二、三線品牌,但在上海普遍情況卻非如此。記者在楊浦區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奧特萊斯看到,領銜的多為GAP、LEVI'S、I.T等時尚品牌,國際一、二線品牌難覓蹤影。商場保安告訴記者,此中心基本全靠GAP撐住人氣,特別是到GAP活動季,來這裡購物的人幾乎個個手拿一個GAP紙袋。
「折扣力度不足」最為人詬病
折扣不盡人意亦是網友吐槽上海Outlets購物體驗。在此間網絡媒體組織的一次投票中,逾500名網友參與「奧特萊斯為何out了?」的調查,65.6%認為「折扣力度不足」,50.5%指「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35%網友說「品牌少且知名度低」,25%稱「款式更新速度慢」,24.9%認為「周邊配套設施不齊全」。
有網友直言,上海情況跟海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店員態度不友善之餘,「無車族」要遊歷郊區的特賣場真是「道路阻且長」,跋涉費時費力,購物心情也隨之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