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最後晚餐》
榮獲七項香港劇場界大獎的《最後晚餐》日前赴內地巡演,為九月揭幕的「愛丁堡前沿劇展」暖場。「港劇北上」絕非新話題,惟受礙於語境與體制,近年來真正「北上」的香港戲劇始終是鳳毛麟角。「愛丁堡前沿劇展」製作人袁鴻認為,進一步增進兩地戲劇界的交流,是消除分歧的最佳方法之一。「香港有維多利亞港,也有天水圍;香港有富人,也有窮人。」袁鴻說,《最後晚餐》或許僅有數千名內地觀眾,最終起到的正向傳播作用卻不容小覷,好過微博上諸多基於誤解的無端發洩。■ 文:香港文匯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 圖:本報上海傳真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北京柒零柒恩劇團聯合主辦的「愛丁堡前沿劇展」始於2012年,是由來自「愛丁堡藝術節」及其他重要國際藝術節劇目組成的精品劇展,兩年一度在內地巡迴演出。正式劇展定於9月至12月,香港話劇團的《最後晚餐》,則為暖場演出打頭陣,4月9日至27日,在北京、杭州、南京和上海四個城市巡迴演出。內地資深戲劇界人士袁鴻,在上海接受了本報專訪。
劇場形態差異有阻「北上」
在袁鴻看來,與鮮衣怒馬、紙醉金迷、五光十色的香港印象不同,《最後晚餐》展示了真實香港生活的另一面。「內地遊客對香港的了解,多聚焦於維多利亞港和銅鑼灣,但真實的香港也有底層,這在全世界都一樣。」袁鴻說,內地、香港之間諸多誤解,往往基於不了解所致,現實主義戲劇則是消除誤解的妙法,「無需多說,不用口號,多一點戲就好,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近年來,話劇界的「港劇北上」零零散散,始終未成規模,語言與語境被視為「北上」的巨大阻礙。粵語的障礙自不待言,香港與內地文化不同,「港式幽默」有時難博會心一笑。不過,袁鴻倒認為,語言與語境並非「港劇北上」的絆腳石,好的劇目一定具有跨越語言、語境的共通性,只是內地、香港兩地劇場形態、工作體系不同,確實有阻「北上」步伐。
「香港多數劇團全年處於高速運轉狀態,如香港話劇團僅有18名演員,年內創作、復排的戲就有15至16台,若在內地巡演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在香港本土的排期,且盲目進入內地,卻沒有很好的合作者,往往舉步維艱。」他以2010年至內地巡演的香港話劇團經典名劇《洋麻將》為例,「《洋麻將》第二次巡演時,每場平均能賺1000元人民幣,這已經是業界靚麗的成績單了,但是每場只賺1000元,哪裡去找這種合作方?我們與香港話劇團合作,都是不拿工資,僅憑一腔熱情。」
場租貴、票價高 內地戲劇市場愁煞創作人
談及內地戲劇市場,袁鴻神情落寞。他更坦言,常常心情低落,「低落不在於賣了多少票,我們這些人拚了命要與大環境搏鬥,但市場輕點手指,我們就倒下了,哪裡行得成搏鬥格局?」他慨嘆內地劇院場租之高難以想像,「上海的劇院,大劇場每場場租10萬元人民幣,中劇場3萬,小劇場也要6000,廣州更離譜,大劇場每場場租20萬,小劇場不到400座,要價10萬,而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容納1700人的大劇場,場租不過3萬港元,你說在內地怎麼做呢?」
袁鴻為《最後晚餐》上海演出算了筆賬,「四場戲若共售出8萬至9萬元票房,場租加裝台就要約3萬,劇院方的票房提成需20%。」他透露,整個「愛丁堡前沿劇展」的上座率要達到九成,方可勉強打平成本,「做得那麼艱難,還要費盡力氣蹣跚,我們只是想讓內地觀眾看到戲劇的多種可能性,這不是談錢的生意,若按照生意的標準考量,完全沒有價值。」
880元、1080元、1880元......內地戲劇市場票價之高,幾乎是世界奇觀,不過「愛丁堡前沿劇展」絕大多數票價僅為50元、100元。「去倫敦唐馬劇場看一場大牌裘.德洛的戲,只要7到35鎊,但在內地能夠低於400元看一場話劇,都已經是廉價。」袁鴻說,「一些國家劇團有國家補貼,卻賣那麼貴的戲票,我不理解;我們一分錢沒有拿到,票價卻只有50元,我也不理解;但是如果聽之任之,讓現狀延續,永遠不能對體制形成任何挑戰,我們要讓觀眾只花50元就能看國際頂尖大戲,我們要做戲劇界的『小強』,看看生命力有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