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大宗商品融資交易中,除了銅和鐵礦石之外,黃金也是一種重要的融資商品。黃金的金融屬性早已遠遠超過其商品屬性,中國內地的黃金貿易融資的主要渠道則是香港。
香港統計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內地自香港地區進口的黃金數量達到109.2噸,環比上升30%;今年1至2月則累計進口192.8噸,較去年同期的80.6公噸大幅增加140%。
彭博數據顯示,中國在2013年是全球第一大黃金進口國,內地從香港地區進口黃金達1158噸,較2012年增長107%;在2011至2013年,香港累計向中國內地淨出口黃金高達1930噸。
雖然中國的黃金現貨需求非常強勁,但價格漲幅遠遠小於需求漲幅,而除了實物需求之外,有一部分黃金進口就是為了融資而存在。世界黃金協會最新報告認為,在中國,將黃金純粹用於金融操作是需求的一種形式,也是影子銀行的一小部分,這部分黃金在2013年年底總量可能達到了1000噸,規模約430億美元。
黃金融資交易涉及了現貨黃金的進口和黃金半加工品的出口,這也是外匯進入中國的方式之一。據了解,中國黃金貿易融資交易涉及以下四個步驟:首先在岸黃金廠家把信用證支付給離岸子公司,並從保稅區倉庫或香港進口黃金到中國內地;然後,離岸子公司以收到的信用證作為抵押,從離岸銀行借入美元;第三,在岸黃金廠家收到離岸子公司的美元款項,並把黃金半加工品出口到保稅區倉庫;第四個步驟則是循環上述三個環節。
事實上,除了虛假出口貿易和地下錢莊之外,商品融資貿易活動也是熱錢流入中國的一個重要渠道,包括黃金和銅以及其他商品融資,尤其是在傳統銀行貸款條件趨嚴的背景下。
高盛集團數據顯示,在2013年,估計約42%的新增基礎貨幣供應可以歸咎於廉價外國資金或熱錢的流入。高盛認為,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不同類型的外匯流入,包括商品貿易融資活動,因為它們能帶來廉價的外匯資金,增加中國的基礎貨幣供應,這是中國快速信貸增長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基礎。
由於商品貿易融資中會出現虛假的貿易活動,去年1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政策完善貿易融資外匯管理,並強化銀行對貿易融資外匯管理政策的執行。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在短期內完全扼殺熱錢的這種流入途徑,很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對中國的流動性造成衝擊。
值得指出的是,與此前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將升值不同,隨着監管層不斷擴大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市場參與者進行外匯對沖的成本也在增加,商品貿易融資交易的匯率對沖成本也隨之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