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教育局早前公布小學每班小一由25人增至30人的加派措施,以應付新學年元朗、觀塘和大埔三區5個校網學位不足的問題。有團體指出,觀塘區學生增長人數少於預期,在加派下,預計區內有兩所學校會因為每班人數增加而令開班班數減少,變相縮班。有教育團體認為,當局應先考慮利用區內空置校舍和課室應付學位需要,批評「加派」方案剝削學校和學生應有的資源,影響教學質素。
小學適齡人口回升,部分地區學額不足情況逐步浮現,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會討論有關問題。教協昨召開記者會,質疑當局未有考慮利用區內空置校舍和課室「加班」,便實行「加派」,是為了節省資源。
副會長葉建源解釋,官津小學按班分配資源,每加一班可額外獲1.5個常額教師及班級津貼;但若實施「加派」,學校只獲額外的合約制助理小學學位教席,屬象徵式補償。他認為,同為小一學生,新一年入學與今年入學者,能享用的資源長遠相差超過一倍。
收生增資源減恐損教育質素
葉建源又指,觀塘更出現「加派」令部分學校變相「縮班」的情況。由於區內小一學額短缺約400多個,較預期550個少,相應24所小學需要「加派」至30人,預計有兩所學校可能因可「加派」的學生人數不足而面臨縮班。假設學校有85名小一新生,原本可開4班25人的「小班」;但加派後有90名學生,只能開3班30人的「大班」,變相縮班。學校收生人數增加,資源反被扣減,教育質素受影響,他引述區內校長表示,加派同時縮班是「不可思議」。
觀塘區小學早前發起聯署支持學校維持小班教學,獲區內八成半、超過4,000名家長和教師支持,眾人今日在立法會外向當局遞交聯署信,表達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