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范巴強每天沿街巷兜售越南特產,遊客量大是他最希望的事情。記者丁樹勇 攝
本報記者中越邊境直擊 雲南「越南街」生意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丁樹勇 雲南河口報道)在雲南河口的濱河路,有3幢三層樓房一字排開,這三個連成一條線的市場,由於在這裡經營的均為越南人,且經營的商品大多是越南特產,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越南街」。加上沿街兜售紅木手鏈等越南產品的商販,在河口的越南人有3,000多人,在河口這個邊境小城,是一個不小的群體。而記者採訪的越南小販,他們最驚的是當前的局勢惡化,影響生計。
阿玲做小生意 恐旅客流量大減
一間僅十多個平方米的店面,擺滿了香水、咖啡、椰子糖、橡膠鞋等越南特產,這是阿玲在河口的營生。
30出頭的阿玲來自距河口300餘公里,距河內不遠的越南一個小城市,來到中國河口從事邊貿生意已經十多年。來到中國河口十幾年,阿玲早已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每天上午7、8點就開門營業,直到夜間11點關門打烊。身為木雕師的老公因生計難找今年返回越南了,儘管店面租金並不便宜,但因為生意還可以,再加上阿玲省吃儉用,每月還是可以有一筆錢寄回去,供養與婆婆一起生活的3歲兒子。並且,每隔一、兩個月,想兒子的阿玲還可以回到越南的家中,看看兒子與家人,小聚幾天。「從河口回家的路費,120元足夠。」雖然一直自稱是做小生意的,但阿玲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做小生意的阿玲最希望的是人流量大、顧客多,這樣可以多賺一些錢。而阿玲最不希望的是局勢惡化,影響了她目前的生活。「這幾天淡了許多。」阿玲把生意淡的原因,歸為中越兩國的目前局勢,影響了到河口。
阿玲所在的越南街,除了外來客人,都是越南商販,大家從越南電視節目和口口相傳中,能夠很快獲知外界的信息。「連小生意也不做成,就只有回去了。」說到這裡,阿玲流露出了一臉的不願意。
街頭越南小販 回鄉混不到飯吃
以沿街兜售紅木手鏈、吊床等越南產品為生的范巴強,屬在河口的越南人中另外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有40多人,頭戴一頂越南盔式帽或草帽、右肩披掛越南吊床、左手腕掛着一串串紅木串珠、襯衣口袋裝着一一疊越南幣、左肩掛一個裝滿商品的挎包,是他們的標準配置和形象。他們每天游走於河口的街巷,向路人、尤其是外來遊客兜售商品。
范巴強的家其實離河口並不遠,家中有10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生活壓力有些大。好在來到河口的兩年間,靠沿街兜售越南特產,每天可以有數十至百元不等的收入,剔除在河口租房和吃飯每天40元的開支,每月可以儲1,000多元人民幣,這在范巴強的家鄉,已經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在越南沒有我做的生意。」范巴強坦言,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少技能,如果在家鄉混,養家餬口都有些困難。他最希望的是,局勢盡快平穩下來,像以前一樣遊客多多,自己的生意也好做一些;范巴強最害怕的是,如果局勢惡化,只能回到家鄉,沒有了現在的收入,「那會很害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