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渠務署不斷引入新技術,加上一眾前線員工的努力,方令香港渠管不致經常淤塞,月前百年一遇的黑雨也安然度過。 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職業無分貴賤」雖屬老生常談,但不少人仍然以有色眼鏡看待掃街、通渠、洗廁所等基層工種。一提起渠務,許多人可能只會聯想起臭味,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正是因為渠務署不斷引入新技術,以及一眾前線員工的努力,才使全港渠管免於淤塞;就連月前百年一遇的黑雨,亦可在短時間內解決水浸問題。
每逢暴雨水浸,或平日各種原因導致的渠道淤塞,最終都是由渠務工人默默耕耘「執手尾」。根據渠務署的服務承諾,每日下午一時前接獲淤塞污水渠或雨水渠的投訴,便要即日處理;一時後接獲的投訴亦要於翌日內處理,2013至2014年度的工作目標為99%達標,最終都超標完成。
食肆隔油差 天冷易塞渠
加入政府後曾先後於漁護署及渠務署工作了23年的陸冠強表示,當年他是由二級工人(雜務)做起,1997年在渠務署升至通渠師傅,要身兼教導二級工人與協助通渠工長的責任,至2009年晉升至直屬員工隊的通渠工長。他指出,現時渠務署轄下香港島有6隊「通渠隊」,九龍及新界則合共12隊,每隊均由一名工長帶領三名師傅及兩名二級工人;他們每次出動時,都會有司機陪同出發。現時渠務署平均每天收到約100宗投訴。
陸冠強指出,污水渠淤塞的情況經常出現於食肆,許多時淤塞的原因在於隔油設施做得差,「尤其是天冷時分,油會凝固,便會更易淤塞。」但他表示,部分市民缺乏公德心,將所有污水、食物殘渣,甚至女性用品統統都置於同一條渠。「許多市民經常都不明白他們的習慣會導致塞渠的結果,我們只能將淤塞次數盡量減少。」
難忘10號波 財爺打氣特首答謝
回想起多年工作,2012年一次10號風球令他特別難忘,「那天上班期間,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與當時的渠務署署長突然來鼓勵前線員工,行政長官梁振英更在兩天後於禮賓府舉行答謝會,多謝前線員工,我好榮幸亦獲邀在場。」多年的通渠工作,陸冠強坦言經歷過太多風風雨雨,現時每天上班,「就做應做的事。」
同為渠務署直屬員工隊通渠工長的韓日強,現年已56歲,1978年加入政府,不經不覺已服務了政府36年,可說是一名「老前輩」,回想當年他亦是由雜工從低做起。他指出,自渠務署於1989年9月1日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推動防洪與排污工作,當中包括改闊渠道、添置裝備等,形象正面,亦深受市民認同。
談及通渠工具,他指從前只得一部水車負責通渠工作,現時則有更多工具去處理,而每名工人亦獲分發一部試氣機,可在他們落渠工作前測試清楚渠道內有否存在有毒或爆炸氣體,工業意外相當少。
韓日強指出,初入行不太懂如何「通渠」,可說是邊做邊學。他又謂,部分市民遇有渠道淤塞,每當見到通渠人員到場後,表現得十分不耐煩,甚至無理取鬧,「面對這情景,我從不與他們對抗,只會配合市民的要求而盡心盡力去工作,有時得到市民稱讚,會感到十分開心。」韓日強憑茬ルX的工作表現,曾於2010年獲得政府內部頒發的公共服務獎,他的付出被予以肯定,「證明我做鼲搹h洁A都是沒有白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