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渠務車司機袁華心(左)榮獲「十大司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在渠務署努力不懈改善渠道及去水情況下,近年香港已較少出現雨後的大水浸。背後的功勞除決策、設計、前線通渠工等人員外,其實司機亦不可或缺。由於渠務署每日接獲的投訴較多,「通渠隊」亦四出奔波,司機除接載工人到達目的地外,其實亦負責操縱水車,泵水沖刷淤塞渠道。
現時在不同政府部門工作的所有司機,都由政府物流服務署負責聘請,再分派到各部門,他們可晉升至貴賓車司機或特級司機,前者負責接載首長級人員。加入政府擔任司機一職已25年的袁華心,過去曾在食環署工作,負責接載衛生督察四處執行職務,後升職至「特級司機」,負責駕駛渠務署的大水車,並協助日常通渠工作。
初不慣濃臭 後越做越開心
袁華心每天工作時間為朝8晚5,每日早上便跟隨直屬員工隊外出工作,每當收到指示,便會去淤塞了的渠道「通渠」或處理水浸事宜,連邊境禁區都要去。他坦言,初時對渠道內的濃烈臭味很不習慣,要慢慢適應,後來卻「愈做愈開心」,跟同事亦十分夾得來,「幫到人疏通渠道十分高興。」
袁華心更榮獲2011至2012年度的「十大司機」,工作獲肯定。被問到「貴賓車司機」與「特級司機」的分別時,他指前者接載高官時要計劃其路線,人要嚴肅一點,坦言現時的工作能接觸更多市民,壓力亦相對小,十分適合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