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改歷程:新高中開荒牛 闢青雲路啟後


放大圖片

■第一屆新高中畢業生為其師弟妹們開闢青雲路。 資料圖片

2000年,港府接納教育統籌委員會建議,對教育系統推行體制改革。14年來,大多數教改目標都得以落實。新學制着重擴展學生的學習機會,讓其發揮潛能,學有所成。現時,所有學生完成中學教育之後,都可透過多元出路,繼續升學、就業。在整個教改過程中,端賴前線教師全力推行新課程、評估,實施新的學與教方法;同時,也需要其他持份者的配合、參與,包括辦學團體、家長、大專教育工作者、僱主等;尤其是第一屆新高中畢業生,開創新學制之路,讓後學有所依循。 ■莊達成 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作者簡介

 莊達成 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今日香港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新學制檢討問卷調查報告背景

新學制2009年在全港中學中四級正式推行,第一屆新高中學生在2012年完成中學教育,參與首次中學文憑試。2013年4月19日,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舉行「新高中學習旅程穩步邁進」研討會,公開發表《新學制檢討進展報告》,引起學界廣泛討論。香港中學校長會新學制專責小組開展工作會議,特別設計新學制檢討調查問卷,在2013年5月9日至6月10日期間向全港中學進行調查,收集學校對《新學制檢討進展報告》的意見,結果發現當局與學界對新學制的成效有落差。 ■資料來源:香港中學校長會

資料B:新學制檢討問卷調查報告(節錄)(見資料B圖)■資料來源:香港中學校長會 註:#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資料C:《新學制檢討進展報告》(節錄)

新高中課程除讓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更提供機會讓學生體驗各種學習經歷,從中培養積極的態度及正面價值觀,拓寬他們的世界視野,讓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進而終身學習。學校領導人及教師要具備新技能,配合新制度的目標,以照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不是聚焦在測驗和考試中找出表現最優秀將會升學的一群。■資料來源: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

想一想:

a. 就新學制的目標而言,如何有助學生達致全人教育的願景?解釋你的答案。

b.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廢除測驗和考試制度是達至學生愉快學習的最佳方法。」這種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2.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香港專上學歷青年職場競爭力自我評估調查

香港研究協會在2013年8月2日至12日展開全港性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成功訪問1,088名35歲以下擁有專上學歷的青年,以了解香港專上學歷青年的職場競爭力。該會建議大專院校及社福機構,為青年提供更多職前輔導及培訓,針對青年認為較弱的專業、領導及創新三大能力,提供實習、體驗等具實踐意義的訓練,提升青年的職場競爭力;同時,對職場競爭感困惑的青年提供適時的輔導服務,協助其減輕負面情緒,提升自信心。

另外,也建議各專上學歷青年,特別是職場新鮮人,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應自我進行全面的職場規劃,建立積極的職場求生態度,捉緊各種不同的工作機會,邊學邊做,以累積未來加薪、升遷或轉工的本錢,為將來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實現自我作出準備。■資料來源:香港研究協會

資料B:香港專上學歷青年職場競爭力自我評估結果

表一:受訪者認為未能應用在院校

學到知識、技能的最主要原因

項目          百分比

自己努力不足       3%

找不到學科相關的工作   32%

課程安排不當       13%

錯誤選擇學科       8%

其他           32%

無意見          12%

■資料來源:香港研究協會

表二:受訪者評估自己一般職場發展所需具備能力

項目           評分#

良好工作態度       3.74

團隊合作能力       3.67

學習意願         3.60

表達與溝通能力      3.54

語言能力         3.49

解難能力         3.47

抗逆力          3.32

專業知識與技能      3.31

領導能力         3.28

創新能力         3.14

■資料來源:香港研究協會

註:#1分最低分,5分最高分。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提出一些可能成立的原因,以解釋為何專上學歷青年未能在職場應用到在院校學到的知識、技能。

b. 青年欠缺專業、領導及創新三大能力可能在日後職場上遇到哪些問題?試加以討論。

今日香港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教師應否教授爭議性議題」相關新聞

近年,關於學校教師應否教授爭議性議題,已引來各方不同的意見。有學者認為,教師不應逃避教授爭議性議題,主要原因有3個:

.即使教師不教授爭議性議題,學生都可在媒體、社交網絡及朋輩口中得知有關事件,甚至參與。

.民主、法治、人權、公義等一直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教師透過探討與各核心價值相關的爭議性議題,能深化學生對各概念的理解,並培育對核心價值的重視。

.有研究指出,教授爭議性議題有助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教改所倡議的九大共通能力之一。

但有輿論認為,教師在課堂教授爭議性議題,容易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政治、擾亂社會秩序;另外,教師在處理較敏感政治議題時,未必能保持中立,列舉正反兩方的見解,以讓學生判斷。而且,學生仍在求學階段,人生閱歷不足,對爭議性議題未必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你認為教師在教授爭議性議題時可透過甚麼方法來達到持平、客觀教學?解釋你的答案。

b. 你同意「中學生參與社會政治對社會的持續發展利多於弊」這個說法嗎?解釋你的答案。

結語

新學制的推行帶動全校性的轉變,這些轉變包括教師共同規劃、發展及推行新課程和運用評核方法,以及培訓嶄新的專業能力。這種模式有別於以往聚焦科目層面及以備試為主的模式。新學制所建立信念是所有學生都能學習,學有所成;拓寬學生高中及專上教育的學習機會,釋放學生的潛能,改善學習,達到所預設的教育目標。然而,校內學習與職場實踐的關係也需重視,否則學生在校內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將無法應用在職場上。另一方面,在新學制下,教師在照顧學生多樣性方面擔當重要角色,需要因應學生的能力、興趣,投放更多時間,甚至不會完全依賴教科書教學,而是選擇較為切身、具爭議性的議題教授,達至教學生活化、社會化。

延伸閱讀:

1.《一些對教育改革的疑問》,香港教育城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reform_qa/030905-010/

2.《新高中檢討部分建議》,香港《文匯報》,2013-04-19,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4/19/ED1304190004.htm

3.《第二屆通識文憑試後》,香港電台「通識網」,http://www.liberalstudies.tv/blog/ls_blog.php?mode=showThread&id=1478&mother_id=64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小知識:全方位學習(Life-wide Learning)

是把學習空間從課室拓展到其他環境的策略。透過教師靈活地利用多樣化的環境和社區資源,配合時、地、人各方面所組成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獲得一般在課堂上難以體會的經驗。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教改歷程:新高中開荒牛 闢青雲路啟後 (2014-05-27) (圖)
資料B:新學制檢討問卷調查報告(節錄) (2014-05-27) (圖)
一周時事聚焦:「佔中」衰硬 不可一不可再 (2014-05-26)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 越爆反華暴亂 (2014-05-26)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 世盃球鞋「藏」毒 (2014-05-26)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 哪裡來「電」 (2014-05-26)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 「長超」經濟圈初成 (2014-05-26)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 人力將供不應求 (2014-05-26) (圖)
通識把脈:分析題「孤掌難鳴」 縝密思考操勝券 (2014-05-26)
貧富懸殊:貧窮線下 奮拚向上 (2014-05-20) (圖)
資料B:外國推行低收入家庭補貼情況 (2014-05-20)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拉布燒錢 政府埋單 (2014-05-19)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OK鏡唔OK (2014-05-19)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高鐵通世界 (2014-05-19)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罵仔遺禍 (2014-05-19)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浙萬民抗建焚廢廠 (2014-05-19)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兩岸貨貿談判遇阻 (2014-05-19) (圖)
通識把脈:思考二分法 思考極端化 (2014-05-19)
百巧成窮:在職貧窮 越做越窮 (2014-05-19) (圖)
概念圖:「新貧窮」與「M型社會」 (2014-05-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