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分分必爭:加分:高考不能迴避之爭


放大圖片

■一中學的學生們在備考高考。 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明天就是內地一年一度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而就近日內地高考加分政策的改動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究竟該政策從何而來?過往發生甚麼事件而令該政策備受關注?支持和反對該政策的主要理據是甚麼?本文將一一介紹。■陳振寧、戴子熙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

作者簡介:

戴子熙:《環球時報》、《環球人物》、《鳳凰週刊》等內地媒體撰稿人。另定期為香港《成報》、《新報》、《香港商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陳振寧: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定期於香港《成報》、《香港商報》發表評論文章。曾參與《通識詞典3》的撰寫工作。電郵:jambon777@yahoo.com.hk。

新聞背景:體育「縮水」 品德加分

 目前,全國31個省份已經正式出台2014年的高考政策,其中多數省份調整了加分政策,壓縮、調整高考加分項目及分值。例如,北京取消了市級以上科技發明創造獎獲得者,和市級以上單學科競爭優勝者兩類加分,還將體育特長生的加分項目從15項調整到10項;廣東省高考加分分值也大幅降低,由原來的最高加分20分,驟減到本科最高加5分,專科最高加10分。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獎勵加20分。

相比以往,今年多省市加分項目縮水被認為進一步增加了報考的公平性。但一些省市新增的見義勇為和思想品德加分項目,又引起如何客觀評價質疑。(基礎級)■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高考加分的前世今生

大部分評論以1978年為界,把高考加分政策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1978年前實施的是「優先取錄」政策,早於1950年代初實施。當時規定了「參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幹部和革命軍人、兄弟民族學生以及華僑學生,考試成績雖差,得從寬錄取」。1956年,高等教育部學生管理司發布的《全國高等學校1956年暑期招生錄取、分配辦法》,更明確規定了該批學生「在與一般考生成績相同或相近時,就應該優先錄取」。

三好生特長生 予高考優惠

1978年以後實施的是「加分錄取」。高考復行後,國家開始對三好學生(標準為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學科競賽獲獎者、體育藝術特長生等給予高考分數優惠。1987年4月27日,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出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更詳細訂明了可以享受加分政策優惠的項目和分值。雖然高考加分政策曾有所調整,就如推出了《關於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根據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海峰指出,高考加分能分為鼓勵性加分和照顧性加分兩大類:前者為考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而獲得一些加分的機會;後者則指考生的自然屬性和國家相關照顧政策下的加分,例如民族政策所產生的加分等。(進階級)

「變相」加分眾生相

高考加分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一些難題,導致一些輿論的質疑。

據內地媒體報道,數年前上海便出現名校加分培訓班。當時這種培訓班收取3萬元人民幣的費用,以短期培訓班的方式,讓學生獲得藝術特長生中的表演類加分。而很多老師是藝術特長生的面試官。這事件令人感到部分學生能以其資源優勢,以取得更大的加分機會。亦有報道指在藝術特長生的考試中,可能出現一些作弊的情況,例如把試卷調包、僱用「槍手」、洩露試題、考卷上設有記號等。

有華僑姑姑可「曲線」加分

又例如曾任職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的周洪接受媒體訪問表示,華僑子女可享有加分的資格,但是在地方操作上不夠嚴格。例如,有個身為華僑的姑姑,便可能令考生取得華僑的身份。

正反對對碰:距離公平有多遠?

高考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一項公平的選拔,不少「寒門學子」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突圍而出。但是高考加分這個機制的出現和實施引起了社會的熱議。

支持:從「不公平」到更公平

有意見指出考試的問題在於把學生的能力簡化為分數,排列高低,可能有失偏頗。而高考加分政策能讓有體育、藝術等方面專長的學生獲得更大的升學機會,有利國家培育多方面的人才。

照顧特殊 補償弱勢

有意見則認為高考加分政策照顧了特殊群體的學生,讓制度得以變得更為公平。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科首席專家、首都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院院長勞凱聲便指出在中國的複雜社會背景下,受教育機會如果採取一刀切的分配方法肯定不行,對弱勢社群進行補償是必要的。他舉例指,農村和城市存在很大差異,若只用同一張考卷、同一個分數線就不公平,所以要用一些「不公平」的辦法加以補償。

採取措施 有利穩定

有意見又指出該政策有利國家政治穩定。以少數民族考生享有加分為例,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歷史、地理的原因,發展相對落後。若國家採取措施,那便可令少數民族生通過教育向上流動。

針對高考加分政策在實際操作上的問題,有意見認為加強監管便可減少問題發生的機會,例如有建議指有關方面能舉行加分聽證會,讓熟悉目標加分人士如同學、家長、教師、學者、媒體等參與,以增加高考加分制度的公開化、透明化。

反對:相對公平或是不公平

有意見認為高考制度的設立原意是以相對公平的方法,讓有能力的人能通過考核而獲得向更大的向上流動的機會,而不會受制於其身份地位、權力財富等。但是高考加分政策讓部分學生以資源、身份等優勢,獲得較佳的競爭條件,自然引起一批只靠苦讀並無其他優勢的學生和家長的不滿。

怕「人有我無」 不如鼓勵學習

有意見指出對特殊群體加分,反而是對他們構成不公平。這是因為這些人士即使努力升讀大學、找到好的工作等,都可能被人們懷疑其能力。有意見更指出如果類似的政策長期維持下去,可能影響特殊群體與社會的融合。

有意見認為高考加分政策令不少家長和學生產生害怕「人有我無」的心態,花上不少時間、金錢等以鑽研加分的項目。事實上,每人的天賦有異,未必適合個別加分的項目。若然如此,倒不如讓政策集中鼓勵學生在基本學習上。有意見更指出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如見義勇為,雖然有助弘揚正氣,但是可能把見義勇為這個發自內心的行為利益化,這對社會而言未必是好事。(摘星級)

展望

內地高考號稱「天下第一考」,無論是學生、家長、學校以至媒體都對此十分重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的成績對其前途有重大影響。

由於高考的應考人數眾多,大學學額有限,一分之差足以定生死,左右了應考者能否入讀心儀的學校和學系。所以部分參與者都用盡方法,以提高其分數。高考加分政策作為其中一個途徑,自然產生一些問題。就此,國家若然繼續實行高考加分政策,自然要推出更多方法以加強監察,減少問題發生的機會。同時,它應考慮在高考以外,如何營造更多向上流動的途徑。畢竟考試制度把一個人的能力簡化為分數,也有一定缺點。

小知識:

2010年,國家發出《關於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對高考加分政策作出調整。根據學者分析,是次調整有四大特點:

1.「縮減」:如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和高考加分資格。

2.「限高」:即是在多個加分的項目中規定增加不超過20分。

3.「指定」:例如針對保留體育特長高考加分項目的省(區、市),其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的測試項目被限定為在中學普及程度高、鍛煉效果好的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游泳、羽毛球八項。

4.「規範」:就是訂明「所有擬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須經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省地校三級公示後方能予以認可」。

想一想:

1.根據上文,指出高考加分「瘦身情況」。

2.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指出高考加分政策在實際操作上出現甚麼問題?請舉例說明。

3.有人認為,「高考加分,公開透明才能公平。」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一說法?

4.作為一名香港學生,你是否支持高考加分政策?解釋你的答案。

5.試搜集資料,分析有沒有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大學讓特定類型的學生可以在類似內地高考的考試中享有優待?如有,指出其背後的理據是甚麼?■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延伸閱讀:

1.《多地高考加分政策改革:多「瘦」才夠健康》,新浪網,2013年10月31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10-31/1004399854.shtml

2.《廣東高考 嚴控加分 須拚裸分》,羊城晚報,2014年5月29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05/29/content_457329.htm?div=0

3.《高級海歸子女高考可加20分》,香港《文匯報》,2014年2月18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2/18/CH1402180035.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相關新聞
分分必爭:加分:高考不能迴避之爭 (2014-06-06) (圖)
概念圖:高考加分 (2014-06-06) (圖)
唇齒相依:中非合作 一路同行 (2014-05-30) (圖)
概念圖:中非外交關係 (2014-05-30)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 異國求學路漫漫 幾人歡喜幾人愁 (2014-05-26) (圖)
概念圖:留學熱 (2014-05-26) (圖)
兩敗俱傷:反華越激 越成輸家 (2014-05-23) (圖)
概念圖:越反華示威 (2014-05-23) (圖)
各有說法 承辦亞運:越南甩手 南京接棒? (2014-05-16) (圖)
概念圖:南京辦亞運? (2014-05-16) (圖)
現代中國+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色情營銷」漸成風 網絡何時歸正軌? (2014-05-12) (圖)
概念圖:「色情營銷」 (2014-05-12) (圖)
眾說紛紜:iPhone「零翻譯」漢語失純潔 (2014-05-09) (圖)
表一:《第一批推薦使用外語詞中文譯名表》 (2014-05-09) (圖)
概念圖:外來語濫用 (2014-05-09)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打響網絡保衛戰 劍指謠言治氾濫 (2014-05-05) (圖)
概念圖:網絡謠言 (2014-05-05)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 梅花牡丹爭稱王 中國群芳竟無首? (2014-05-02) (圖)
概念圖:中國國花 (2014-05-02) (圖)
現代中國+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公共衛生+全球化 子女須盡孝 勿忘養育恩 (2014-04-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