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昨發布「內地人眼中的香港」問卷調查。 蔡雨詩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蔡雨詩)為了解內地青年人對香港的想法,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進行了一項「內地人眼中的香港」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0%受訪者認為他們擁有獨有的內地文化,即在工作、社交、或對自己本地文化的認知,都較香港人優勝。有學者指出,部分香港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感較低,對中華文化認識亦不足,學者對香港教育制度表示擔憂。
調查以網上形式在內地不同省份收回323份問卷,以香港接待能力、內地對香港的認識及兩地關係三方面調查,對象主要為25歲至30歲的內地青年、港飄及內地新來港人士等。
對前景有明確清晰目標
90%受訪者不認同自己的優勢不及香港人,而70%表示內地文化是他們比香港人優勝之處。香港化妝品同業協會理事長何紹忠表示,內地人對自己本土地方的認知感較香港人濃厚,如歷史、背景及文化。
他續指,曾經有同事是黑龍江人,後到上海工作,之後遇機會又到廣州應徵,繼而在西安工作及組織家庭。他認為,內地人的區域流動性較高,主要原因是他們對前景有明確和清晰的目標。
劉佩瓊:內地年輕人較刻苦
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補充,內地的年輕人較香港年青人刻苦耐勞。她對香港教育制度表示擔憂,部分香港人對國家認同感低,對中華文化的基本認識不足。但劉亦表示,香港人較主動發問問題,清楚法制條例。
調查又指出,41%受訪者來港的原因是想感受東方之珠的繁華,但僅69%內地受訪者知道香港地鐵入閘不能抽煙,更有超過一半受訪者不知香港地鐵站入閘不能飲食及便溺,反映內地受訪者對香港法例不了解。而58%認為香港提供的公共設施如交通、康樂不足,而對香港不習慣的地方分別為生活節奏(31%)、物價(23%)及擠迫環境(23%)。
5成人指港教育較國際化
50%受訪者指香港的教育較國際化,而24%認為香港最值得仿效的是廉潔、22%為禮儀及19%為經濟發展。劉佩瓊補充,香港以嚴謹法制,講究效率管理且調整能力強為優勢,但旅遊水平較低,只着重購物及飲食,她強調兩地各有互相學習地方。
另外,僅45%受訪者認為內地與香港兩地人民關係和諧,而63%指對最近有關內地的負面報道表示反感。劉表示,香港需對多元文化持開放和包容心態,積極吸納世界人才,有助發展第三產業。
何紹忠指個人遊是帶動零售業經濟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他指,2003年自港澳個人遊推行後,零售業蓬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予基層及年輕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