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人認為餘額寶的出現,喚醒民眾對閒散資金的理財意識。資料圖片
馬雲在去年發誓要當中國金融業的攪局者,他的話確實不但說到了,也做到了,餘額寶為內地金融界掀起一場「革命」,一則激勵許多網絡巨頭和銀行紛紛模仿和創新,二來更快速推動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當餘額寶去年6月中旬推出後,許多人沒想到其規模半年後會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之餘,同時帶來巨大的影響和非議。贊成者說其促進互聯網金融的變革,喚醒民眾對閒散資金的理財意識,讓他們足不出戶輕按手機屏幕或點擊鼠標,就有較銀行活期高逾十倍的收益。反對者則稱,餘額寶是血吸蟲,推高企業融資成本,對實體經濟是一種損害。一時間,餘額寶利弊爭論在平面媒體或是電子媒體間鬧得熱烘烘,甚至連中國人民銀行也不得不出來發聲,不反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動了國有銀行的「奶酪」
由於餘額寶動了許多銀行尤其是國有大型銀行的「奶酪」,他們利用自身資金出入口優勢和推動銀監會出台文件,令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受限,客戶轉出轉入額度遭到制約等。不過,許多網絡巨頭和銀行相繼加入爭奪和拚搶「奶酪」,他們紛紛在收益和資金安全等上面做文章,一時間,各類「寶寶」滿天飛,客戶眼睛都看花了。
市場決定資金成本流向
可以說,餘額寶促使中國貨幣基金迅猛暴發增長,其規模甚至躋身全球十大基金。各個銀行、網絡巨頭和基金公司等紛紛進行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此等無疑推動內地金融市場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令其朝着有利民眾提高資金收益及推進利率市場化,由市場來決定資金成本和流向。
不過,餘額寶等產品無可否認確實間接抬高銀行的資金成本,導致後者將成本轉嫁給企業,不利企業發展。最近,國家推出定向降準,讓銀行有更多資金投向企業,幫助企業更快以較低成本獲得融資,這是對餘額寶等產品作出的抑制,從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