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出攤人


鍾 倩

我居住的這條街上有一所高校和一所小學,附近有很多擺攤的商販,平凡的出攤人,背後卻有着不為人知的故事。

修車夫婦的愛情

路西頭有個修車的攤位,男人高個兒,不帥,頭髮蓬蓬着,有些自來卷,毫無秩序的樣子;女人一雙大眼睛,體型偏胖,皮膚有點黑,但非常愛笑,酒窩裡的笑意似乎要漾出來。當年,我上小學時,男人在路北擺攤賣舊雜誌、舊書,也對外租影碟。書攤前的人不是很多,稀稀拉拉的,圍觀的都是些大學裡的學生、附近的農民工等;女人在路南擺攤賣小百貨,貨擺在一輛推車上,夏天賣冷飲和冰糕,隔着一條馬路,他們的攤位正對着。

女人的生意很是紅火,放學後孩子們一窩蜂的擁過來,把攤子圍得水洩不通。她賣的東西比別處便宜,薄利多銷,也很會做生意,忘記帶錢沒關係,先拿着用,有空再捎過來,不少買煙的都是記賬,「你不怕跑了不給錢?」有人問道。她一說先笑,聲音洪亮地回答,「不會的!誰會為了一盒煙不出門了?」

男人的生意相對冷清一些,經常瞥到他抱着一本舊書,坐在牆根下,慵懶地翻看。他經常到女人這裡買煙和吃的,按說時間久了兩人會熟絡起來,可男人性格木訥,不善言談,城管過來檢查衛生不讓擺攤,他往往束手無策,女人很熱心,主動過去幫他收拾攤子。

後來,小區愛管閒事的大媽當了月下老人,為男人和女人牽了紅線,他們戀愛了,再後來,他們結婚了。他們的老家都在外地,結婚後兩人卻選擇留在本地,兩人的攤子合併成一個。女人懷上孩子後,男人不賣百貨,也不賣舊書了,幹起修車、配鑰匙的生意,他還很能鑽機,用廢舊的鐵桶做了個地瓜爐子,冬天捎帶着賣烤地瓜,能多賺些錢。

不知怎麼,這條街上的烤地瓜,我最愛吃他們家的,外出回來時總要買上一塊。男人天天和金屬零件打交道,扒輪胎、補車帶、裝零件、配鑰匙,叮叮噹噹的,兩手抹的黢黑,好像洗不乾淨的樣子。女人給他打下手,遞工具、找零件、收錢,和顧客聊聊天等,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他們在郊區買了房,前幾年生了二胎,老大上小學,老小上幼兒園。這樣的生活說不上富裕,但非常自足,勤懇、踏實幹活,日子壞不到哪裡去。

燒餅攤主的畫家夢

得知賣牛肉燒餅的回民攤主是個畫家,我一臉驚訝。他的攤位位於十字路口,挨着好多賣早飯的,一眼望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沒想到卑微的生計裡蘊含着當畫家的夢想,讓人欽佩。

每天清晨,他和妻子一起出攤賣牛肉燒餅,幹的年數多了,妻子對顧客的口味記得倍清兒,有些人愛吃瘦牛肉,有的小伙子好吃肋扇,來了根據喜好往燒餅裡面夾牛肉,這也是「私人定制」。如此細心,生意自然差不了,小區的人都認他們家的牛肉燒餅,過來直奔他的攤位,有一次鄰居起晚了,沒有買上,從別處買了一個牛肉燒餅,回去後孩子咬了幾口便不吃了,說不是他們家的。不是孩子嘴巴刁,而是他們家的牛肉燒餅好吃有味--值得排隊,不用註冊商標,每個人的味蕾便是最好的鑒別。收攤回去後,女主人在家燉牛肉,按照工序一道一道的來,泡、洗、煮、燉,這些都是慢活,需要精細的態度和十足的毅力。他沒有打下手幫忙,而是回到屋裡,悶着頭專心潑墨揮毫。

原來,畫畫是他已久的夢想。當初女主人嫁給他的時候,他便熱愛畫畫,他鍾愛齊派風格,畫齊白石老先生的畫,沒有老師,也沒有接受過什麼專業培訓,自己摸索着畫,像個小學生一樣,一點一點積累和自學。這一堅持便是二十五六年,他不知疲倦的創作。

他的故事傳開,媒體記者前去家中採訪,有兩組鏡頭令我過目不忘:家裡地方不是很大,女主人紮着圍裙在廚房裡燉牛肉,爐子上的大鍋噗噗地往外冒白氣,蒸汽繚繞,肉香撲鼻,她忙得熱火朝天;隔着窗戶,見他在屋裡小方桌上畫畫,神情專注,一絲不苟。什麼叫煙火生活?他們便是。--沒有錦衣華食,沒有豪車洋房,他們卻生活得很幸福--她不抱怨,不攀比,一心一意的燉牛肉、做燒餅;他沒有放棄最初的追求,將攤位作為支點,用堅強和執着撬起夢想,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啊!他們的堅持,讓攤位有了體溫,讓牛肉燒餅有了深味。

記者問起他們有什麼心願,她一臉自信的說道,「賺更多的錢,支持老公的夢想。」聽到這裡,我的眼睛不禁濕潤。節目播出後,他們的攤位火了,很多人慕名趕過來買牛肉燒餅,排起了長龍,也有人向他索畫,他在攤位前擺上一張小桌,現場揮毫。路過他們的攤位時,我總要忍不住多看幾眼--他們老老實實的經營着小本生意,過着白開水般的生活。他們的愛情觀或許很土氣,又很俗氣,賣更多的牛肉燒餅,滿心滿意的過日子,為老公早日實現當畫家的夢想。

身殘志堅的修鞋匠

街上有兩個修鞋匠,他的攤子位於路東。他的手藝不是多麼純熟,活兒也有些粗糙,但很多人都願意找他修鞋。「身體不好,還這麼堅強,大家多捧場,也是支持吧!」周圍人都這麼說。

他是個殘疾人,四十多歲的樣子,經常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衣,他的一條腿從膝蓋往下截肢掉了,懸空的褲腿晃來晃去,令人心生憐惜。他每天開着手搖的輪椅過來,其實也算不上輪椅,是一輛經過改裝的舊三輪車。有一次我出門,恰好遇見他剛來,從車上下來,接着拄上雙拐,很吃力地挪着腳步;接着,他一手拄好枴杖,找好支撐點,讓身體保持平衡,準備用另一隻手憑借猛勁兒把車子推到台階上去,他的力量顯然不夠。這個時候,路對面的商販趕忙跑過來,上前幫他推一把,他臉上露出輕鬆的表情。然後,他一隻手把修鞋的機器從車上移到地上,動作必須快,一鼓作氣下來,否則中途會失敗。

完成這項工作,他已是疲憊不堪,臉上卻漾着薄薄的笑容。有些人找他修鞋,臨走時不讓找零,他會欠欠身子,覺得不好意思,有些人會故意多給些錢,他自然是追不上人家,昂起頭大聲說一聲,「謝謝了!」聲音拉得很長,迴盪在空氣裡。漸漸地,他的修鞋攤熱鬧起來,有些人是過來修鞋的,過來轉一圈專門找他,說他實在、有信譽,有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出來蹓躂玩兒,在他的攤子上坐一會兒,或者湊齊人數,下下象棋,他的攤子成了小區附近的聚集點。--這種聚集,是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緣分,也是時間網格上用善良和愛心築起的巢穴--修鞋匠的精氣神兒,潛移默化影響着人們,給人以堅韌而溫暖的力量。

他一天不來,街上好多人都非常掛念,眼睛盯着他來的方向,默默注視着,盼望着什麼。

相關新聞
百家廊:出攤人 (2014-08-07)
琴台客聚:香港好聲音 (2014-08-07)
翠袖乾坤:台灣還是老台灣 (2014-08-07)
海闊天空:民族風采烏蘭烏德 (2014-08-07) (圖)
七嘴八舌:愛護香港的正能量上升 (2014-08-07)
隨想國:自我膨脹 (2014-08-07)
獨家風景:創意新地標 (2014-08-07)
百家廊:風笛吹過的地方 (2014-08-06) (圖)
琴台客聚:元蹄燉大烏參 (2014-08-06) (圖)
翠袖乾坤:張默戒毒吧! (2014-08-06)
天言知玄:催 眠 (2014-08-06)
生活語絲:汗流浹背乘電車 (2014-08-06)
隨想國:人與機器人 (2014-08-06)
路地觀察:孩子的思考 (2014-08-06)
百家廊:市聲鳴榔 (2014-08-05) (圖)
琴台客聚:間諜小說家仇章 (2014-08-05) (圖)
翠袖乾坤:我知道的麥理覺 (2014-08-05)
海闊天空:火車上的人生 (2014-08-05)
見多識廣:我所認識的謝瓦爾德納澤 (2014-08-05)
五味人生:小米粥 (2014-08-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