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次到過台灣,直至今年二月,才作第二次重遊,本以為事隔多年,台灣也該像上海一樣,應有一番新景象吧。雖然兩地民風有所不同,任何城市,總會有她時代的步伐,沒可能永遠保持老樣子,出乎意料也令人驚奇的是,台灣的面貌,就是沒有多大改變。
無疑,兩次遊台,都是環島走馬看花,近似蜻蜓點水,可是城市面目的大輪廓,總還看得鮮明,蜻蜓點到新水還是舊水,不會感覺不到,那水,當真是舊水了。
行色匆匆,環島沿着太平洋海岸線走,一路藍天碧海,少見人煙,很難說風景好還是不好,值得沉思的是,人煙那麼少,是不是象徵有更多荒地需要開發呢?可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短程觀光客的傻問題,只是直覺到人口增多了,縱使人煙不宜過於稠密,也不可能那麼清冷。
途經花蓮,住宿酒店附近一條大街,早上只見十多家個體户小店開門售賣早餐,沒見過甚麽大型餐廳酒樓,路人稀少,小店內的人客和經營者都是一副悠閒樣子,跟香港這時間在食肆蜂擁搶位的景象對比強烈。倒不知道少見大型餐廳酒樓,是不是與飲食業商人欠缺信心開店有關。
好幾個打算退休後到台灣生活的朋友,理由是喜愛那邊寧靜簡樸,富於鄉土情調;也許香港人多擠迫,久住生悶,想換個環境;但是久住台灣之後,會不會又懷念起香港熱鬧的連鎖食肆商店,則要問問已移居台灣的港人了。
據說現時不少於五十萬名台灣商人在上海營商,內地其他城市還不得而知,台灣商人不願意在台灣投資,沒經過這次短程旅遊,我們就是不明所以,可是經過這次旅遊就明白過來;同時也明白到何以台灣小食那麽流行,大生意少人做,大家就只好精心弄好自家獨門秘笈,做好一家小店,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做下去了。安於現狀,才不像港商那麼野心狂開分店,滿城知足小生意人,就打造出台灣異於內地和香港的獨特營商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