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新學年即將開始,在許多幼稚園或小學門前,總會出現一幕幕「難捨難離」的場面。年幼的子女不願上學,父母大多只會認為他們是膽小或害羞,卻忽略他們面對的開學壓力。有醫生指,年齡小不等於焦慮少,兒童也有機會患上不同的焦慮症,若不及時發現及接受治療,或會影響身心發展。
兒童於正常發展中,會出現不同的焦慮,例如怕離開父母、怕行雷閃電及怕黑等,但大多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然而,面對新學年,任何年齡的學生,也有不同的開學壓力。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李明沖表示,幼稚園生多害怕陌生環境及離開父母、小學生則害怕功課抄寫繁重,而中學生則害怕被排擠或欺凌。
現焦慮正常 嚴重應求醫
李明沖指,兒童於成長期出現焦慮乃屬正常,父母應多留意子女的情緒,了解他們擔憂所在,鼓勵他們嘗試面對。「若子女的焦慮持續,甚至加劇,又出現情緒低落、失眠、食慾下降及生理徵狀如頭痛、腹痛,就應該向醫生求助。」
鄧小姐的女兒即將升讀小六,她曾於就讀幼稚園時抗拒上學,更出現嘔吐及腹痛的情況,但醫生卻說她健康良好,令鄧小姐百思不得其解。鄧小姐指,女兒上學前會嘔吐,又怎樣也不肯踏校門,「我唯有為她準備多套校服,讓她知道即使嘔吐後也要上學,這個情況約維持了一個星期。」鄧小姐續指,「當時女兒只是就讀幼稚園,突然有一天她問我如果天花板的燈掉下來,她會不會死。那時我非常害怕,便決定和她去看醫生。」
結果發現,鄧小姐的女兒患上焦慮症並有讀寫障礙,所以非常抗拒上學。幸好鄧小姐及時發現女兒情緒及行為上的特徵,經過醫生的診治,與她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後,其焦慮症狀開始減退。鄧小姐稱:「她現時懂得向我表達她的情緒,例如會向我說她的心口好像有石頭,讓我懂得與她透過傾談紓緩她的壓力。」
李明沖表示,兒童最早於4歲至5歲便會出現焦慮,他們通常會出現搣手指、肚瀉或嘔吐的特徵。他又指,父母若發現子女有過分焦慮的情緒,應及早求醫,避免子女造成失眠、抑鬱或社交問題。而父母之間亦應互相支持,大家分工合作,以及用共同一套方式去管教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