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非京籍家長作最後努力。 本報北京傳真
「你們為什麼不和孩子一起回老家?」孩子上學未果的非京籍家長,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都是一臉無奈。因為大多數家長在北京工作已超過10年。「我的工作在北京,朋友圈全在北京,老家連房子都沒有,回不去了。」文輝的一聲歎息,引得一片共鳴。
在京立業 難輕言放棄
十多年前,來自陝西渭南的文輝被親戚帶來北京打工。「外地人來北京打拚不容易,打了4年工之後,我開始自己做建材生意,身家性命都壓在這裡。」在北京,文輝娶妻生女,並把獨居的母親接到身邊贍養,一切都步入正軌。他說,「老家的房子都快倒了,根本沒法住。女兒珂珂回老家上學,只能住在姥姥家,妻子必須得跟着回去,店裡又得僱人。北京這樣做依然達不到控制外地人的目的呀。」
將製造更多留守兒童
「要是家裡什麼都好,誰願意背井離鄉?」小冰的老家在河北滄州農村,房子很小,如果全家人都回去,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老家也沒人能幫她帶孩子。「國家正想方設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可是北京這個政策分明就是在製造更多的『留守兒童』。」她雙手握拳憤怒道:「我們在這個城市工作了二十幾年,雖然並非高端行業,但也為北京人服務了,交了稅,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要回去做『留守兒童』?」
帶着太多的不捨與無奈,小冰不得不給兒子在老家的一間寄宿制學校報了名。堅持到9月1日,抗議無效的話,她將帶着孩子回老家報到,之後小冰夫婦將在北京繼續掙錢養家。「兒子最近一直說,就算不上學,也不要離開我,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他。跟孩子一起回去吧,又不知道在村裡能幹點啥,只能留在北京打工,心卻一直在兒子身上,好煎熬!」說着,小冰的雙手再一次攥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