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歲老兵赴台尋戰友 有生盼團圓


放大圖片

■熊壽明雖已98歲高齡,敬起軍禮仍具軍人風範。 本報廣西傳真

今天(9月3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定的首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倖存抗戰老兵人數約為兩萬人,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對於抗戰老兵而言,2,900多個抗擊日寇的日日夜夜早已鐫刻在他們漫長的一生當中,曾經出生入死的戰友,更好比一起經歷過九死一生的親人。年近百歲的老兵熊壽明剛於8月份遠赴台灣尋訪戰友,但遺憾地只尋得冷冰冰的墓碑。他與很多老兵一樣,都殷切希望有生之年見到兩岸和平統一,就死而無憾。■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薇、唐琳、董新凱,實習記者 黎柳茜 廣西報道

熊壽明,生於1917年,祖籍江西。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當時正在廣西南寧高中讀書的他雖是家中獨子,卻果斷投筆從戎,考上黃埔軍校。1939年,22歲的熊壽明從軍校畢業,先後參與了崑崙關戰役、長沙會戰(益陽防線),1942年編入遠征軍,任衛立煌部直屬總隊連長,又經歷松山戰役、密支那戰役等多次傷亡極為慘烈的大戰。

一水隔天涯 刻骨黃埔情

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軍隊也進行整編,因立有戰功,熊壽明就任93師的營長,奉命駐守雲南,因此卻錯過了與戰友話別的機會。隨着國民黨1949年撤退至台灣,他此生再沒見到與自己經歷九死一生的「親人們」。

新中國成立後,熊壽明回到南寧,成了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直到退休。

「哪怕已經畢業70年了,我還記得在黃埔軍校時,和同學們一起熱血歌唱的抗戰歌曲。那些我經歷過的歷史,它們已深深地刻入我的骨血中,讓我日思夜想,夜不能寐。

「我時常想起,那些和我一起手刃過敵人,一起埋葬過陣亡兄弟,一起經歷過九死一生的親人們。我們雖活下來了,卻被一水隔天涯,永世難相見。

「我已經接近百歲,感到時不我待,萌發了3個心願,也許是我此生最後的心願:回到松山戰場,看看我戰鬥過的地方;到香港看一看,看看小平同志『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有多繁華;去台灣走走,那裡有我的黃埔校友,哪怕只是感受一下他們生活過的地方,對我而言也足夠了......」

松山悼戰友 赴港圓心願

或許是老天憐憫這個百歲老人,2013年,熊壽明遇到了廣西援助抗戰老兵行動團體的顧問容傑。當年10月14日,在容傑等人的幫助下,熊壽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之一-走進香港。看着車水馬龍、一片繁榮的景象,熊壽明說,自己內心充滿欣慰和激動。

2013年10月30日,熊壽明的另一個夢想-重返松山也實現了。在紀念碑前,他默哀3分鐘,深鞠三躬,向逝去的戰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後,難忍淚水,哽咽地喊出:「戰友們啊,我回來看你們了,你們安息吧!」

2014年8月8日,熊壽明的最後一個夢想-台灣之行在容傑的陪同下又順利完成。站在祖國另一端的土地上,熊壽明多次用手帕擦拭自己濕潤的雙眼,他想起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想起了創辦黃埔軍校的初衷,他直呼國共兩黨是兄弟手足,應一致對外!「過去已經過去,現在應該拋開嫌隙,握手統一啊!如果有生之年,我還能見到兩岸統一,我死而無憾。」

相關新聞
中央領導今出席抗戰勝利紀念活動 (圖)
紀念抗戰勝利升至國家立法最高規格
國家今年投兩億保護抗戰文物 (圖)
滬兩紀念地列首批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圖)
晴隆24道拐入選首批抗戰遺產 (圖)
「小八路」憶伏擊戰擊斃日軍少將 (圖)
浙抗戰時四十萬軍民傷亡
哈爾濱三犯殺警後逃跑 (圖)
三名在逃疑犯特徵
特寫:出城要道設崗 車輛逐一搜查 (圖)
中國首度從南美緝獲經濟逃犯回國 (圖)
山西官場地震 今年晉商大會低調 (圖)
趙白鴿卸任紅會書記 (圖)
重慶「民告官」 區長應訴倡法治
內地「偉哥」獲批生產
三亞至西沙郵輪航線昨首航
誠聘中國新聞編輯
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系列之四:銘記戰友 (圖)
百歲老兵赴台尋戰友 有生盼團圓 (圖)
耄耋之年再上崑崙 堅持登頂祭拜亡友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