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東走西:水底尋真


放大圖片

美國佛羅里達州基拉戈灣海域對開的六十呎海底下,有世界唯一的人類水底居住艙。艙內濕度約七十至一百度,在此環境下生活,傷口和皮膚容易感染,耳朵疼痛,頭痛欲裂,物品永遠潮濕易霉爛。

這裡住着海洋科學家團隊,正試圖解開神秘的海底之謎。

水底艙被命名為「水瓶座」(Aquarius),像一個兩層高的綠色鐵盒子,有空調設備,沙發和微波爐供煮食,有三部電腦作二十四小時監察,旁邊有一個電話和一本航海記事簿。因為溫度潮濕的關係,工作人員的衣服永遠無法乾爽,他們像在沙灘上班,男的僅穿泳褲,女的穿半裸的三點式泳衣。

英國《電訊報》記者獲邀登上「水瓶座」採訪,文章內容趣味盎然。

文章指出,六十年代末,全球約有五十個水底居住艙,分布於澳洲、日本、德國、加拿大和義大利。後來國與國之間出現太空競賽,海洋科學探索一下子消失了。自此,人類只關注登陸月球和在月球軌道建屋,很少人再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在寒冷潮濕的海底屋艙裡研究海洋奧秘。而且,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可以在水底生活,除此以外,似乎別無所求了。

事實上,海洋佔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積,居住了地球五成生物,而地球所需的氧氣,七成由海底藻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直至目前為止,科學家仍未清楚,地球的氣候轉變是否會影響到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水瓶座」的主要任務便是尋找真相。

過去三、四十年,大多數海洋研究都在水面進行,科學家從船上放下遙控深潛器,進入海底探索。故此,「水瓶座」是如今僅存的海底居住艙。

《電訊報》訪問了艙內惟一的女艙員戴姬娜,她是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科學家,專門研究海綿(珊瑚),她作為志願者入住「水瓶座」約十天。入艙前,她須接受身體潛水壓力測試(六十呎海深的潛水壓力每平方英吋為三十六磅),任務完成後須減壓,十七個鐘頭後才恢復正常壓力狀態。

倘若戴姬娜不進行減壓就直接游上水面的話,她必死無疑。她的血液會像煮沸的液體,通過五官向外噴射。

戴姬娜研究珊瑚的「心靈感應」,題材極之有趣──同一種類的珊瑚,會在每年的同一日、同一個鐘頭、甚至同一分鐘內,在不同的地方一起大量產卵。珊瑚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動物之一,它們沒有眼睛、耳朵和腦袋,但它們的溝通方法,遠勝地球上任何物種。

珊瑚棲息地愈來愈少,面臨滅種。以加勒比海為例,水底珊瑚已消逝了九成半。所以,「水瓶座」如今是與時間競賽,盡快找出珊瑚「心靈感應」的奧秘。

「水瓶座」的電腦全日自動測量艙內氣壓、濕度、溫度、二氧化碳和氧氣濃度,假如系統出現任何細微的裂痕,都可能導致生活艙破裂,海水湧入。

過去二十年,「水瓶座」共完成了一百一十五次任務,其中有一次因呼吸儀器故障,發生了惟一一次死亡意外。另外,「水瓶座」在一九九四年龍捲風暴中發電機着火,艙員被迫在十五呎高浪裡,立即減壓撤退。四年後,「水瓶座」又遇上大颱風,全艙覆沒。現在,它以全新姿態接受挑戰。■文:余綺平

相關新聞
助琴童圓夢 搭建兩地音樂交流橋樑 (圖)
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館 (圖)
惡搞哈利波特 (圖)
走東走西:水底尋真 (圖)
台灣中生代作家吳明益 他用文字幻術讓我相信 (圖)
吳明益:讓你的人生 變得與別不同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