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身穿攝影馬甲,邊走邊記錄,已成為龍佑銘的習慣。
2013年6月,貴州「根與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拉開序幕。近半月的活動中,港人對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表現出的尊重和珍視讓龍佑銘深受感動。
龍佑銘說,不少港人在展演還未開始時就在門口排隊等待入場。一位市民連續多天都來現場與非遺傳承人交流,並認真做記錄。據不完全統計,半個月展演,專程到場館看展覽的香港觀眾達3萬餘人次。
「香港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為何還那麼珍視傳統文化?」龍佑銘稱,這其實是在提醒不要忘記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脈。此外他還發現,香港大都由民間社團來保護文化遺產,而且更加注重文化的實質和本源。「比如說龍舟賽,內地可能關注的是競渡,而香港會更強調漁民出海打魚與家屬期盼的心態。這一點內地應該向香港學習!」
文化幹部要做「萬金油」
「吹拉彈唱、打球照相,迎來送往,佈置會場」,這是龍佑銘對自己戲謔又準確的定位:從基層文化部門出來的幹部都是「萬金油」。
雖最終沒能從事教育工作,龍佑銘卻非常感激在師範學校的經歷。在學校裡,他接受了非常系統的繪畫、書法、音樂和其他文史教育。「文化遺產保護除了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扎實的文史哲等基礎知識,我的所學一點都沒有浪費!」他慶幸地說。
借助扎實的繪畫功底,龍佑銘經常手繪各類建築、工藝品素描,並加入個人想法及創意。日積月累,竟也積存了厚厚一大本,而其中大部分設計都變成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