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錦滿
許鞍華的《黃金時代》一開始便是湯唯正面大頭,對蚚飺Y自報家門,最後說自己「......享年三十一歲。」
這部人物傳記電影有頗多特別之處,例如多個文學界人物,面對觀眾,回憶往事。他們分別講兩三個片段,而各個片段卻並非依時間次序呈現出來,影片中段講到蕭紅病逝香港,下葬於淺水灣,可是之後,蕭紅再現身銀幕。如此的傳記電影,實在不尋常。
有關蕭紅生平的文字紀錄,流傳不多,編劇李檣選取其中一些片段串連起來,又摘錄蕭紅的文字,放在銀幕上作為註腳,拼湊出這個31歲女作家的一生。
李檣做了編劇要做的事,搜集了很多資料,劇本充實。然而他的劇本彷彿就停留在這個層面,在鋪陳蕭紅零碎的生平事件之外,對她的內心世界、文學思想、生活觀念沒有蚞奶茼h。
導演許鞍華規行矩步,依足劇本把文字內容影象化,將之搬上銀幕。《黃金時代》裡的各個片段,像活化的文字紀錄,整部電影則幾乎是「事件重演紀錄片」。許鞍華沒有從劇本裡走出來,也無明顯表示她個人的見解,略為遺憾。
李檣和許鞍華處理蕭紅,小心翼翼,對她的文學評價、對她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問題,都迴避觸及,並沒有明確的表態。他們兩人聚焦其生平經歷,而這些內容,蕭紅讀者大概都略知一二。編與導製作這部平實的傳記電影,像拍紀錄片般,似乎不打算對蕭紅的人生與作品提出新看法。
看《黃金時代》,便只剩下畫面,看製作老練、經驗豐富的許鞍華,怎樣施展功夫呈現1911年的黑龍江。銀幕上不少景象視覺新鮮、內涵豐富,劇組的美術、道具、服裝、攝影人員都非常專業,當然最重要還是導演要求精準。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面,能夠感動人。
此外,許鞍華對於細節的處理也非常到位,例如蕭紅捧蚆y盆喝水,畫面非常震撼。平實電影的精彩、不平凡,便是因為有這樣的細節。
最後,我講些題外話。蕭紅1941年在香港完成中國文學史上最奇異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後,翌年便逝世。如果從文學角度來看蕭紅一生,說不定她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便是在香港為《呼蘭河傳》奮鬥的那段日子。可惜在《黃金時代》裡,蕭紅在香港的畫面,只不過是活在日軍鐵蹄下,奔波三家醫院以活命的苦況。
《呼蘭河傳》的頭號粉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博士生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他愛《呼蘭河傳》愛到瘋狂,將之翻譯成英文,並在1974年發表論文《蕭紅評傳》。Goldblatt的《蕭紅評傳》影響了夏志清,該書於1979年在香港推出中文版,而同年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也出了中文版,他趁機在書中補充說:「四五年前我生平第一次有系統地讀了蕭紅的作品,真認為我書裡未把《生死場》和《呼蘭河傳》加以評論,實是最不可寬恕的疏忽。」
先有Goldblatt唻面擢芊A繼而有夏志清的肯定,蕭紅作品在中國文學圈才得以「復活」。
現在《黃金時代》要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相信能夠引起大眾的關注,希望電影可把受冷落的蕭紅小說燒得火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