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曹妃甸礦石碼頭
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率領陣容龐大的考察團訪河北曹妃甸,而後兩地簽下多份文件,曹妃甸被確定為打造協同發展的示範區、首都產業外遷的最大承載地。據悉,曹妃甸將拿出100平方公里土地與北京共建產業園區,而北京承諾五年投入200億元(人民幣,下同)。
消息傳開後,敏感的外界輿論嗅出了其另一層深意:中國梯次發展的浪潮已從珠三角、長三角向渤海灣拍岸而來。目前,一批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大型央企、民企紛紛搶灘落戶曹妃甸,對此本報記者前去採訪,切身感受曹妃甸的衝擊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忠、張帆 曹妃甸報道 ■圖片:曹妃甸工業區提供
「要把唐山和曹妃甸建成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窗口、環渤海新型工業化基地、首都經濟圈的重要支點」,2010年7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視察曹妃甸工業區時指出。
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表示,開發建設曹妃甸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曹妃甸就是要建成一個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區、人工修復生態的樣板區和對外開放的新平台。專家分析,曹妃甸很可能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引爆點。
填海造出近十個「澳門」
記者從曹妃甸工業區了解到,曹妃甸處於環渤海、環京津的核心地帶,距北京192公里,距天津濱海新區70公里。該地可利用淺灘、荒灘面積達1,000多平方公里,已累計吹沙造地210平方公里,近十個澳門的面積。自2003年以來,曹妃甸累計完成各類投資近4,000億元,其中僅基礎設施投資就超千億元。隨着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曹妃甸「背靠」的陸地已經連成一片,港口、公路、鐵路一體化的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曹妃甸擁有69.5公里的可用海岸線,不凍不淤,深槽達36米,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30萬噸級以上大型船舶的天然港址。目前,曹妃甸已建成礦石、煤炭、液體化學、集裝箱、散雜貨、裝備製造、LNG七大類型碼頭,港口吞吐能力達到3.15億噸,增幅居全球十大港口之首,到2015年末吞吐能力將達5億噸。值得一提的是,曹妃甸綜合保稅區已於2014年4月封關正式運行,在級別上僅次於上海自貿區,享受上海洋山保稅港區的相關政策。據統計,該保稅區短短幾個月貿易額已超5億元。
四大主導產業邁出決定性步伐
曹妃甸按照產業門類相近相同聚集的原則,建設了港口物流、鋼鐵電力、化學工業、裝備製造、綜合保稅、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七大產業園區。為落實國家確定的發展規劃,曹妃甸不斷加快產業聚集,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裝備「四大主導產業」發展邁出決定性步伐。截至9月,共有22家世界500強企業、200多家央企、國企投資曹妃甸,以首鋼、北控、華潤為代表的中央和京企投資達1,446億元;在裝備製造上,曹妃甸依托上汽新能源汽車、華電重工等36個項目,總投資達500億元,這些項目已投產運營或正在抓緊建設;作為國家重化工業基地,曹妃甸5,000萬噸煉油、200萬噸乙烯、200萬噸PX項目也即將上馬。據悉今年曹妃甸的投資或將超千億元。
一個循環經濟的實踐樣本
曹妃甸從規劃開始就將循環經濟作為重中之重,2005年10月,曹妃甸就被列為國家第一批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以華潤電力為例,其副產品熱能可以供給周邊的企業和居民,餘熱可用作海水化淡;同樣,首鋼的餘熱也可用作海水化淡,海水化淡出來的濃縮鹽可以供給三友化工。據悉,曹妃甸的海水化淡項目將成北京的重要水源地,不久,每天將有100萬噸的渤海水化淡後為北京「解渴」。
匯鑫嘉德是曹妃甸本地的首家上市企業,該企業可以從鋼鐵企業冶金煙塵等廢物粉塵中提煉出氯化鉀、鐵精粉,在近乎「零成本」的廢料中取得良好效益。記者了解到,該企業還吸引了韓國的浦項製鐵以及一些日本的鋼鐵企業前來洽談。該企業負責人表示,日韓企業沒有這種技術,它們願免費並掏運費將廢物粉塵送來。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曹妃甸像這種通過科技創新,對大型企業的廢料進行高效利用的企業還有很多。
港城功能日趨完善
記者了解到,圍繞打造宜居宜業的高品質海濱城市,曹妃甸按港口、港區、港城一體化發展的要求,提供了高品位、多功能的城市服務。與北師大合作的實驗學校、高標準的醫院已投入使用;200萬平方米的商業和住宅項目已建成出售,商貿、金融、酒店、娛樂等服務業加快聚集。
此外,曹妃甸工業區身後還有廣袤的濕地資源,面積達120平方公里,為華北地區最大,被世界著名濕地專家馬克巴特譽為:「開發潛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濕地資源」。目前濕地鳥類數量已達6.9萬隻,遠遠超過「國際重要濕地意義」2萬隻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