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網報道,日前,隨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多地陸續查出一些「吃空餉」的現象。對於「吃空餉」問題,美國《僑報》發表社論稱,乘着反腐東風,貪官們被抓,「吃空餉」的這些寄生蟲們也被揪了出來,這就叫「拔出蘿蔔帶出泥」。
文章稱,中國民眾對「吃空餉」並不陌生,大家都清楚這種現象。所以,當中國清理出「倉鼠」時,輿論並未感到錯愕,卻也初步對「吃空餉」規模有了了解。
安排吃空餉者以及吃空餉者都心安理得,許多吃不着的想的是如何才能「入局」。這是一種「瀰漫型」的腐敗,讓更多的人搶着吃那點利益,「入局」的每一個人都沾上了腐敗,甚至這些人從觀念上都不認為這是腐敗,不但吃着空餉,甚至還為自己與特權沾邊而有着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文章認為,如果說這種大家一起貪腐所造成的直接損失並不亞於大貪官們的話,那麼它對人是非觀念的侵蝕則是更加嚴重的後果,其潛在損失難以估量。對付這種「小蒼蠅」,反腐主體需要多元化,大家一起來打蒼蠅,而且不停地打,官僚系統才能乾淨。
用制度設計作反腐武器
文章強調,如果說反腐主體應當多元化,那麼制度設計就是配備給各反腐主體的武器。另外,司法部門也應當有解決此類「小微腐敗」的權力和能力。如果反腐機制化,那麼腐敗案件將是一種高發罪名,司法部門勢必應有相應的對策,對類似「吃空餉」的小規模腐敗有相應的法條進行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