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據了解,已有國外玩具商生產了數款App-Toy,例如有遙控車以App代替傳統搖桿。 網上圖片
玩具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經濟和文化。60年代普羅大眾生計都成問題,哪會有閒錢消費,小朋友的玩意不過是跳飛機、橡筋繩和康樂棋。80年代人們富起來,開始有洋娃娃、電動車和電子遊戲機。那麼現在新一代都玩甚麼了?在地鐵車廂裡,不難發現許多小朋友都低頭玩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實體玩具不再吸引。面對潮流衝擊,港商有何對策?
實體玩具結合虛擬技術
譚裕民滿懷信心地說:「有危就有生機,業界現正設計將應用程式 (App)加落實體玩具,稱之為App-Toy。」湯誠正補充道,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已控制了人們的生活,是一種新文化,App-Toy於是應運而生,配合時下文化。他指,已有國外玩具商生產了數款App-Toy,例如有遙控車以App代替傳統搖桿,使遙控車更加靈活,並兼備錄影和拍照功能,未來港商將朝着這方面發展。「把實體玩具與虛擬技術結合,可以提升玩具的功能,增加可玩性。」
內地中高檔次市場看漲
問到未來玩具的價格會否向上調,湯誠正說:「鬥平是無用的。我看玩具業的前景,最重要是創新。」譚裕民隨即補充指價錢稍高的產品有市場,「現在內地新一代父母對玩具的要求高了,喜歡中高檔次的玩具,願意花上的金錢亦相當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