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於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改變全球能源格局,事實上,頁岩氣沉睡的地點並非只有美國,中國的儲量相信超過美國,但這是否意味,中國已成為頁岩氣大國?本報記者月中走訪四川盆地的多個頁岩氣勘探平台,有業內人士坦言,中國頁岩氣層地質較美國複雜,埋藏點深,儲存零散,難將美國技術全盤吸收,技術未成熟卻急着開發,「有如起樓時,起一層裝修一層,而不是等到起完一起裝修」,中國頁岩氣生產走上軌道「需很長時間」。
雄心勃勃的中國頁岩氣5年規劃預計,2015年產量可達65億立方米、2020年達600億至1,000億立方米。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石油企業現時已着手在四川等地進行試開採,荷蘭殼牌、美國埃克森美孚等國際石油資本也聯手中國大型石油企業相繼參加了競標。
地質複雜 暫無經驗可借鑒
外界將注意點集中在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巨大,卻往往忽略了中國頁岩氣開採難度較美國大很多。以主要頁岩氣產地四川盆地為例,上篇提到,開採頁岩氣要向頁岩層注入高壓水使其破裂,然後抽取從裂縫中滲出的天然氣,但當地地質結構複雜,甚至被稱為地質博物館,那麼注入水中混合物質的比例和壓力應該如何,並無經驗可直接借鑒,發展這些技術需要時間。
與美國到處都是大片平原不同,四川多是險峻的山脈。美國有悠久石油與天然氣生產歷史,地底下分佈着星羅棋佈的管線,但在中國,運輸開採出來的天然氣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此外,確保注入頁岩層中的大量水也是難題之一。
考慮到這些因素,有業內人士就認為,中國開發頁岩氣要走上軌道,至少要等到2020年以後。現階段中國頁岩氣的生產成本大幅高於傳統天然氣,何不等到「樓起好了,再一起裝修」?(之五.完)■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