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不少人從學生時代起,已對數字不感興趣,甚至心生恐懼,不敢面對;但有些人卻天生對數字敏感,熱愛算術,縱使整天工作都與一堆數字為伍,仍樂此不疲,羅翠鳳當屬後者。1990年加入統計處任職統計師的羅翠鳳,在理工學院主修數學,其後獲部門資助,在香港大學完成統計碩士學位,並於1999年升任高級統計師,過去接近25載的「計數」工作沒有令她厭倦,反換來一份使命感與滿足感,「部門工作得到許多外界人士肯定,尤其重要!」
在別人眼中,統計處的工作或許是重複而沉悶,機械式地針對各不同議題定時發布一些最新卻又類近的數據。然而,對羅翠鳳而言,統計數據卻是千變萬化而具影響性,「別人說統計數字冷冰冰,但我卻很喜歡這份工。」
羅翠鳳指出,一直以來均對數學充滿興趣,統計處的工作既能令她學以致用,亦有機會與市民大眾好好合作,為社會研究出一分力,讓她感到十分幸運。羅翠鳳加入統計處以來,曾在綜合統計科工作數年,與不少內地統計員交流,亦做過出版刊物的工作,「類似出版社社長,好有滿足感。」
難忘推動刊物 港大通訊添欄
統計處於2003年7月出版了一本《香港的發展(1967-2002)-統計圖表集》(圖),並以簡潔易明的統計圖表形式,記載當時香港過去35年來主要的社會變遷,同時亦為紀念該處成立35周年。
羅翠鳳表示,當時她找來香港大學畢業生議會商討,最終在其推動下,議會於定期通訊上新添一個介紹刊物的欄目,更介紹《香港的發展(1967-2002)-統計圖表集》,令羅翠鳳感到非常難忘。
憶外調教局 擴闊眼界用資源
羅翠鳳又憶述,2004年外調至教育局的一段日子,亦令自己眼界擴闊,「數據要結合政策參數,當時我們要做學生人數、學位及教師需求的推算。」
她表示,如果參數唔合理,推算結果便會有偏差,故需要細心地設計一個統計模型作情景測試,「建立一間小學要1億元,所以必須留意學生人口變化,令資源有效運用。」羅翠鳳接受訪問時亦提到,她一旦全情投入工作,便難以抽離。或許正是這份敬業樂業的精神,香港才有形形式式的各種統計數據。
■記者 聶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