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如背格式、常用字詞或摘錄聆聽資料的技巧,在此我不再贅述了。下文我將列出一些加分的小秘訣:
善用熒光筆 歸類資料
同學要處理資料繁多,為免缺漏或重複使用數據、資料,宜適當使用熒光筆和符號、數字等方法,將資料先分類(例如:有3個分項目,就將資料標為1/2/3,再細分可以標出資料的性質如論點/例子/證據等等)。這幫助同學落筆前計劃每段大概內容,既盡用資料,又可控制每段字數大致均等,有助表達組織。
盡用聆聽資料 凸顯「真實性」
筆者認為,除了抄自己角色部分外,也應記下其他角色(老師、嘉賓)說過的話,如在文中引述,有助加強語境意識。聆聽資料其實是日常對話的模擬,那份實用文是後於資料產生的。故我要演活角色,必要擁有一些「角色過去的記憶」,如果同學可以在字裡行間表達自己曾參與聆聽資料內的對話,如提及其他角色的說話和互相交流,就能凸顯文件的時間性和「真實性」,尤其覆函更需特別提及回覆的信函。此乃語境意識之精義。
針對性論證 考驗底蘊
見解論證牽涉資料較少,即考驗考生底蘊之處。如何提出不平凡的見解?2013年文憑試要求同學列出選科考慮因素,而兩個角色的大方向也不外乎個人和環境,那可以有甚麼分別?可以針對兩所中學的校情作文章。
博文中學學生普遍過分受外在環境(父母、朋輩、學校政策限制)左右選科,故同學可蚞斥多在「個人」因素,提醒中學生為自己未來負責,並指出「環境」因素的多變和不可預測,甚至學科與事業工作性質也不必然掛u的事實,以疏解父母為子女過分計劃、選科思路狹窄之弊。相較之下,格物中學學生及父母較忽視選科,宜指出「個人」即使未有清晰志向,也要努力找尋資訊好好計劃;運用「環境」上修讀科目的多元性,指出社會正需要具跨學科共通能力的人才而不單是專才,這是他們大學選科的優勢。
由此例可見,論證不是只羅列各個論點加以闡釋,也必須配合其獨特語境作彈性調整,論證才有實效。
■黃約珊 中文科5**狀元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