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 Neil Unmack
歐洲央行(ECB)正準備在量化寬鬆(QE)上讓步,以讓德國點頭。歐洲央行幾乎可以肯定將在明年購買主權債券,從而改善歐元區經濟。但為了讓德國同意,可能要降低該政策的火力。
歐洲央行抗擊低通脹低增長局面的計劃中,包括使資產負債表擴大至3萬億(兆)歐元,來壓低收益率及讓歐元貶值,以達到激勵增長的目的。但看來唯一能擴大資產負債表的方法--量化寬鬆,卻在德國碰了釘子。德國擔心這會讓貨幣政策變成非法財政轉移的秘密途徑。
路透12月19日報道,折衷方案或為各國央行撥備資金,承擔本國政府餘下的潛在損失。準備金的規模可能根據評級或信貸違約互換決定。這使政府資助央行達到歐元區其他央行準備金要求的風險上升。
不過這也不會讓整個QE變成一場徒勞。歐洲央行仍然能夠擴大資產負債表,大量印鈔向市場注資,同時讓歐元貶值。如果這是唯一能讓德國認可的方式,也好過束手無策。
薄弱國家債務成本更高
但歐洲央行QE共同承擔的程度越低,整體政策的效果就越小。政府仍然面對自己的信貸風險,所以薄弱國家的信貸利差下降程度,要比風險集中的情況要低,所以也使債務成本更高。經濟復甦不會很快。
2010年-2013年危機時,歐洲央行向二線國家央行秘密提供緊急流動性援助,不讓風險擴散,這種做法精明務實,卻也可以理解。現在建立了銀行聯盟,情況應當不同。相反,德國將讓人覺得,成員國的不信任讓歐洲央行備受打擊,歐元區更加不團結--就算整個歐洲都面臨着通縮和低增長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