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11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5.1%,較10月份的5.2%略低。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11月份基本通脹率按年升3.3%,亦較10月份的3.4%稍低。政府發言人指出,物價升幅稍低主要是由於鮮果價格升幅收窄及旅遊費用跌幅擴大所致。發言人續指,國際商品價格回軟將有助保持環球通脹和緩,而本地成本壓力亦應維持溫和,通脹的上行風險在短期內應該依然受控。
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本港最新消費物價指數,11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5.1%。數據顯示,上月甲類、乙類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幅分別為7.2%、4.6%及3.4%;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相應升幅分別為4.1%、3.1%及2.6%。經季節性調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於9月至11月平均每月升幅為1.6%,高於8月至10月平均0.7%的升幅。
電力燃氣錄最高按年升幅
各項消費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價格錄得最高的25.6%按年升幅,主因是部分住戶已用完政府提供的一次性電費補貼;其次為住屋(8.5%),主要是由於寬減差餉影響在11月消失;煙酒(7.5%),主要是因為煙草稅上調;外出用膳(4.7%)、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3.8%)、雜項服務(1.9%)、交通(1.8%)和雜項物品(1.4%)。耐用物品及衣履價格則分別錄得4.4%和1.1%的按年跌幅。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輸入通脹輕微,以及本地成本壓力緩和的情況下,11月份的基本消費物價通脹大致保持平穩;整體通脹率仍比基本通脹率高,是因為政府提供的差餉寬減於10月份結束,以及部分住戶已用完政府所提供的一次性電費補貼。
發言人續指,國際商品價格回軟將有助保持環球通脹和緩,而本地成本壓力亦應維持溫和,因此通脹的上行風險在短期內應該依然受控。當局會繼續密切留意通脹走勢,並對其為低收入者所帶來的影響保持警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