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考生以劉翔為例,解答對「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一處世態度的看法。 資料圖片
如何鋪排文章?其實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答案。但是,如果要四平八穩又容易掌握,在考試中可以使用,而且也算穩妥,還是可以說說的。
最簡單可以把文章分成3部分,即開頭,正文及結尾。開頭最少一段,用來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並統攝全文的發展;正文通常要若干段,用以詳細交代文章的細節,這是文章的主幹;結尾則用於總結全文,呼應文章,使文章結構嚴謹。那麼,這3部分如何處理才好呢?對此,古人有所謂「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
「鳳頭」:製造懸念 吸引讀者
甚麼是「鳳頭」?這是說文章的開頭要能吸引讀者,就像鳳凰的頭那樣漂亮,令人注目觀賞。所以文章的開頭不是想到甚麼便寫甚麼,而是在下筆前應先花點心思。例如先簡述一則吸引人的新聞,說一小段動人的故事,引用些古語、諺語、詩詞等,或是製造個懸念等等。總之,就是想個方法,讓讀者先望望你的文章,並令他有興趣追看下去便是。當然,無論用何方法,扣題還是不能忘掉的。例如2014年文憑試第二題﹕「『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試談談你對這種處世態度的看法。」有學生以跨欄冠軍劉翔背負着世人給他的沉重壓力,最終未能完成奧運賽事的新聞作為文章引入。此新聞既為人熟悉,而且有趣,又能回應題旨,使讀者掌握文章梗概。
「豬肚」:回應題目 表達想法
甚麼是「豬肚」?是指正文的內容要豐富,就像豬的肚子,東西裝得滿滿的。這是文章的主幹,如何回應題目的要求,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是在這裡下工夫。如果是記敘文,便應在這裡把重要的情節作一清楚的交代;如果是論說文,這裡就要分列各項論點,提出各項論據,逐一清楚說明個人的看法。這部分通常要有若干段,或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或從不同角度論證觀點,或細緻描寫所見景物等。內容務必豐富具體,使讀者閱後能有深刻的印象。又再以2014年文憑試第二題為例,在此部分上承劉翔的新聞,先點出「做第一」的困境,再引一些諺語,例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長江後浪推前浪」、「樹大招風」等來強化這種觀點。然後筆鋒一轉,再來探討「也不做最後」的看法。可以引用拿破崙「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話來說明人不應沒有野心,因為沒有野心便會不求進取。這種不踏實的行為是懶惰的,人生也將失去意義。最後,便提出個人認為的人生觀,例如應該以「中庸之道」為行為準則,並舉例論證這一觀點。
「豹尾」:收結有力 深化主題
最後是「豹尾」,大家都知道,豹在奔跑的時候尾巴特別有力。在此所要說的便是文章的收結要有力。學生寫文章,如果能在最後一段做個全文總結或是首尾呼應已是很不錯了!但是如果結尾能做到深化主題,提升內容的思想層次,或令讀者掩卷之後仍有餘音嫋嫋,繞樑三日的功效,這便是一段有力的收結。例如不少同學曾讀過陳之藩的《釣勝於魚》一文,此文在收結時點出:「人生只不過是在並不幽靜的水邊空釣一場的玩笑,又哪裡來的魚?」這使文章更富哲理,令人掩卷後仍有思考的餘韻,這便是有力的收結。
文章布局,師無定法。但如果要有一穩妥的方法,同學們不妨記住「鳳頭」、「豬肚」、「豹尾」這3部曲。■陳仁啟 中文科老師
作者簡介:15年任教中學中國語文科經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研究部副主任,教育局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資助中學代表,著有《近世中國思想史試說》等書。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