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誰想到至尊的黃色到外國人手上就變成了「黃肝」呢? 圖為古時皇帝所穿的黃袍。 網上圖片
文字的象徵義涵,隨不同文化或社會發展衍生。以顏色詞為例,在不同地域和歷史,形成內涵和外延,讓我們不能否認,學習語言與認識文化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例如舉凡出現「黃」這字的詞彙都跟皇帝掛u:皇帝發布天下的文告叫「黃榜」,皇帝乘坐的車叫「黃屋」,皇帝穿的常服俗稱「黃袍」;漢代的宮門漆成黃色叫「黃門」;自唐初更下令全國平民百姓不准穿黃袍,黃袍成為帝王的專利服飾。中國人發源於黃河,生於黃土地,身上黃皮膚,陰陽五行中,又以「黃色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謚也。」(《通典》)足證黃這種顏色在中國歷史中登上寶座、代表尊貴由來有因。
魏晉以後皇帝和群臣的朝服要按照春、夏、季夏、秋、冬五種時節,穿戴五種朝服,依次是青、朱、黃、白、黑,不容有失,比穿學校校服還要嚴格!隋唐之後,服飾的顏色區別更成為貴賤尊卑階級分野的一種手段。元朝更規定,娼妓的男性家長和親屬須裹青頭巾。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同屬賤色,後來「綠頭巾」轉而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便覺有一番道理。
中西「紅綠黃」不同
對比英語,便知西方對黃色的態度截然不同:英語黃色有膽小、卑怯的意思。英語慣用語黃狗(yellow dog)更指卑鄙小人、懦夫。漢語肝膽總相照,英文俚語所謂黃肝(yellow livered),卻是膽小鬼的意思。有一次,某人硬譯英語句子,把句子寫道:「他的肝黃了,如何堅持不向惡勢力低頭?」看得人一頭霧水。可見詞彙的文化義涵不可直譯,只可意譯成「他那麼膽小」。
中文把「嫉妒」比喻為「眼紅」,在英語中「嫉妒」卻變成了綠色。所謂綠眼魔(green-eyed monster),並非變形金剛,而是比喻妒忌心重、討厭別人比自己優秀的人。現代漢語則常用綠色來代表環保,例如綠色力量,或植物,例如綠化;又或象徵「通過」,例如「亮綠燈」、代表優先通道的「綠色通道」。由此可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鮮活的。一個詞永遠不會一成不變。詞彙產生那一刻開始,便開始不斷延伸深刻而豐富的文化義涵。日常遣詞用字,不得不知呢!■港大附屬學院高級講師吳美筠博士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