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永亨全身癱瘓,只有右手4根手指可動,卻以高分成績考入中大。他現在不時獲其他教會和中學邀請分享自己的故事。記者莫雪芝 攝
先天脊髓神經萎縮 譚永亨挑戰浪接浪
患上先天脊髓神經細胞萎縮,譚永亨全身只有右手4根手指可動,原本打算「坐到死」的他,初中無心學業,後因宗教關係重新振作,並發奮在文憑試中考獲26分,千辛萬苦終考上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學系,而新一輪的挑戰又接踵而至。由於照顧他的外傭入境批文出現問題,他要延遲入宿兩個月,每天舟車勞頓由港島到新界上學;打字速度緩慢,但不時要呈交幾千字的論文,考試也沒有代筆人員協助,令他大感吃力。 ■記者 馮晉研
身患惡疾,全身癱瘓,家人試過為了醫好譚永亨,到處求神拜佛,卻未見成效。譚永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初中時已打算「讀完書(中學),坐到死為止」,在特殊學校無心向學,直至遇上傳道的補習教師改變他的想法。他中四時開始接觸信仰,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傳道人,並開始醒覺知識的重要,開始發奮讀書,希望可考入大學。
被譚永亨笑言是自己的「代言人」、從小開始照顧他的姨媽李太表示,譚永亨憑努力於上屆文憑試考獲一科5**及兩科5*共26分的佳績,獲中大取錄。譚永亨告訴她,人生最難捱是初中時遊手好閒和高中時忙於追趕學業的兩個階段,這些經歷吸引了一些教會及中學邀請他作講座嘉賓,令譚永亨生活更有目標,「他覺得自己不用做『廢柴』。」
談到大學生活,譚永亨遇上不少挑戰,首先是入宿問題。李太表示,入境事務處曾以「男女不能共處一室」為由,拒絕批准女傭申請中大宿舍作為照顧譚永亨的工作地點。經過中大職員的協助下,處方同意在宿舍加設屏風作為「放行」的條件,最終譚永亨、李太和女傭3人延遲了兩個月才能成功入宿。未入宿之前,行動不便的譚永亨要家人接送上下課,故要配合家人的上班時間,每天6時起床,從港島到位於新界的中大校舍上課,下課回到家時已是晚上10時。他因此疲憊不堪,更影響了學習進度。
打8000字論文 一周開夜車
譚永亨第一個學期共選修7科,較一般學生6科還要多。由於有兩科毋須考試,卻須呈交共8,000字的論文,對於每分鐘只能打十多個中文字的他而言,是一項極大挑戰。由於不想令教授增添麻煩,他堅持如期交功課,扣除了定題目和搜集資料等事前功夫,單是打字,他幾乎要連續一周由早上十時做到凌晨三四時。
無代筆人員 12小時做卷
至於唯一要考試的中文科,也令譚永亨叫苦。由於學系未能提供代筆人員,他獲安排在宿舍自行應考,期限為3天,結果他花了12個小時完成閱讀理解和作文試卷,打了2,000字。他指,未試過做這樣長的考卷,「感得頗辛苦,也有壓力」,故也沒有機會在中大認識新朋友和參加活動。幸好,隨着他成功入宿,情況相信會有改善。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供了2,000萬元一筆過撥款,協助8所資助院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是針對大專界首筆對特教生的正式資助。譚永亨認為,相較直接資助特教生,資助院校用以提供人手及支援更有效。他稱讚中大對他照顧程度甚高,學校的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足夠,本身是醫生的中大校長沈祖堯和校方亦很關注他的需要。除了把二人宿舍房加設一個床位供3人同住外,且只收1人宿費。另外,近月天氣轉冷,現有宿舍浴室無法接駁電掣使用暖氣機,為免着涼而引起併發症,譚永亨曾3天不能洗澡,後來校方在浴室加裝插蘇,問題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