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發展經濟方面,特首梁振英的政綱強調「不斷提升香港經濟在國家和全球中的競爭力,令香港經濟更繁榮、更進步,市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梁特首上任以來,推動不少經濟工作,包括率先提出「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實滬港通、優化CEPA、加快在港人民幣業務等。梁振英把握國家機遇、促推兩地融合,再配合香港有關金融發展、創新及科技等一系列本地經濟措施,除了加強了香港競爭力,更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
增人幣業務升國際地位
梁振英早於上任的首年內便着力進行多項有利兩地融合的經濟工作。隨着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梁振英積極加強香港人民幣業務,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全球各地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平台,進行人民幣支付,以配融資和投資等不同金融活動。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人民幣存款結餘和佔離岸資金池至今不斷壯大。
此外,梁振英甫上任又向中央政府反映有關CEPA的情況,取得中央支持,在廣東及泛珠其他省區實施更多CEPA「先行先試」措施,擴大對香港企業開放市場,讓香港工商專業界用好用盡CEPA。
抓機遇努力落實滬港通
2014年4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公布滬港通機制,開通兩地股票市場,讓兩地合資格個人及機構投資者直接跨境參與對方市場的交易,這不僅是資本市場實現跨境投資的大事,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梁振英不失時機,努力不懈,其後積極聯繫內地有關財金部門,經過7個月籌備,去年11月17日,滬港通終於正式開通,運作良好,推動了國家重大金融工程的發展。
交「十三五」規劃建議爭落實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梁振英進一步提到,為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當局已向中央政府提交相關建議。他表示,香港是全國首個提交建議的地方政府,力求有更多時間向國家發改委解釋,爭取把建議列入「十三五」規劃內,而有關建議包括香港金融中心、人民幣離岸以至郵輪母港等與經濟有關的題目。
本地經貿政策方面,2013年1月,梁振英成立金融發展局,就如何推動香港金融業的更大發展及金融產業策略性發展路向,徵詢業界並提出建議。
2014年1月,梁振英宣布成立高層次的「經濟發展委員會」,並下設航運業、會展及旅遊業、製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產業與專業服務業4個工作小組,協助制訂全面的經濟發展策略,擴闊香港經濟基礎及促進經濟發展的整體策略和政策。
重設創科局增競爭力
為重點加強香港競爭力,梁振英更同時重新啟動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工作,以創新、科學及技術,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市民生活。有關建議提出至今籌備多時,現正待立法會盡早撥款批准,讓新政策局盡快成立,投入運作。
香港商貿用地集中於港島及九龍,梁振英今年在施政報告重提落實打造「東大嶼都會」,作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