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10公里賽猝死的24歲跑手吳卓諭,據指有可能患有隱性心臟病。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即使年輕跑手,在高強度運動中仍有機會誘發隱性心臟疾病,部分人病發前甚至全無徵兆,建議參賽者比賽前做心臟評估。有運動專家亦指出,不少年輕人低估了10公里賽事的難度,呼籲參賽者事前有充足練習,並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藝賢昨日表示,馬拉松屬劇烈運動,即使10公里賽事亦需相當高的體能負荷,有可能誘發隱性心臟疾病。他說,隱性心臟疾病事前可能毫無先兆,當身體承受突如其來的壓力時,會因心律紊亂或腦血管爆裂,甚至導致突然死亡。他建議參賽者,即使是年輕參賽者,在比賽前都應做心臟評估。
平日踢球打波 涉及肌肉不同
陳藝賢又強調,任何參賽者要「量力而為」,因為即使參賽者平日有練跑,但在比賽的氣氛下自然會想做出較好成績,有可能令心臟負荷過重,或忽視了出事前的先兆。他提醒,當出現心痛、暈眩等徵狀,就應馬上停止。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35歲以下人士患有先天性隱疾,如心血管疾病等,通常沒有任何徵兆,部分人或會平日出現胸口痛,但年輕人以為沒有事。他指出,平日發現胸口痛,雖未必一定與心臟疾病有關,壓力大、睡眠不足亦有關係,但建議市民遇有上述情況,必須做好檢查了解原因。他又指出,不少年輕人以為平日有踢足球或打籃球,足以應付10公里賽,其實兩者涉及的肌肉並不相同,呼籲參賽者事前有充足練習。
他認為,跑手如在賽前接受身體檢查,會比較安全,但實際上亦很難要求7萬名參加者全部於賽前做好檢查,「當中亦有時間限制,因為報名是在賽前數月,就算當時身體無事,都不等於賽前無事,但有討論空間。」他指出,賽會及跑手本身都有責任:賽會要提供優質的支援,例如有足夠人手,確保有人出現後可將傷者第一時間送院;參加者亦應做足本身,量力而為。 ■記者 聶曉輝、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