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家亮表示,將推出「2035項目」,為中大醫學院未來20年作計劃。葉佩妍 攝
5年增兩成教職員 推全新6年制設「有杏」獎學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本港人口老化問題令醫護人員需求上升,中大醫學院將投入更多資源培訓醫科生,以及吸納優秀醫學教研人才,目標是5年內增加兩成教職人員。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昨日於傳媒茶敘中表示,將推出「2035項目」,為醫學院未來20年作計劃。陳家亮指,項目包括繼續吸納醫學教研人才、新設「醫學教育部」、推行全新6年制內外全科醫學士及設立「吾生有杏」獎學金。
培訓醫學教研人才方面,陳家亮表示,醫學院將每年投入額外二三千萬元,吸納醫學教研人才,目標是於5年內增加醫學院教職員人數至少20%,即約40人。他指至今已有3名「明日之星」國際級科研人才加入中大醫學院,他們分別是內科、病理化學及微生物學系醫生科學家,當中一人於中大畢業,另外兩位在外地畢業。他續指,「還有一名在英國工作逾20年的港人,他是國際人工授孕權威,亦已加入醫學院婦產科。」
為更切合現時醫療界需要,陳家亮認為,醫學教育需要與時並進,因此已於去年11月成立「醫學教育部」。他說:「我們會把傳統的醫學教育,改為利用新思維、新科技及新倫理為本,着重學生學習經驗、採用科技令教學更靈活,以及加強以人為本的醫療核心價值。」他指全新6年制內外全科醫學士,將推行「SMART課程」,即以學生為本、師徒制基礎、知識傳承多樣化、穩固的臨床教學及着重醫學道德和專業精神,以新的學習模式配合新一代醫生需求。
獎學金名額10人 全額50萬元
另外,醫學院推出「吾生有杏」獎學金,希望醫學生保持對病人的熱誠,並及早體驗行醫困難及壓力。陳家亮表示,醫學院將於2015/16年度起推出獎學金,每年不多於10個名額,每名獲選學生可在整個醫學士課程中,全額共獲50萬元。他指:「我希望醫學生自小就有服務貧苦大眾的心,以獎學金鼓勵他們及早體驗公營醫療機構工作壓力,讓他們知道『食得鹹魚抵得渴』。」
醫學院「年輕」 未見退休潮
被問及中大醫學院是否為退休潮作準備,陳家亮表示,中大醫學院仍然很「年輕」,暫未見退休潮。他指現在推行「2035項目」是未雨綢繆,希望長遠醫療教育保持水平。他說,培育一名醫科學生成為專科醫生需要13年,晉升為教授更需要20年,所以醫學院現培訓不同的人才,是希望可培育出「第三代」接班人。
對於近期流感肆虐,過百人感染流感死亡,陳家亮表示,市民提高對流感意識是好事,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他估計,流感高峰期仍會持續幾個月,直到天氣回暖才會過去,他呼籲市民提高健康意識。他又表示,衛生署及醫管局宣傳教育工作,以及前線人員已盡力去做,他特別嘉許前線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