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聯招台籍女狀元 棄清華入港大工程


放大圖片

■戴岑容以出色表現去年考獲內地高考「港澳台聯招試」歷來最高分佳績,以「狀元」姿態入讀香港大學工程學院。 馮晉研 攝

戴岑容奪歷來最高分 冀圓「全息投影」智能眼鏡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香港高等院校具國際高水平,每年都吸引大量各地尖子來港升學,當中不少學生學習背景多元,豐富校園生活環境。來自台灣的女生戴岑容是其中之一,因父母工作關係,她初中起便於內地接受中學教育,並以出色表現去年考獲內地高考「港澳台聯招試」歷來最高分佳績,以「狀元」姿態入讀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她形容,相比學習氛圍較傳統的內地名校,港校的開放令自己感受很深,「內地的大學是學校;香港的大學卻是一個社會。」喜愛學習高科技知識的她,現正積極克服英語及廣東話挑戰,希望能在港盡展所長,他日能「用科技來玩」,達成研發「全息投影」技術和智能感觀眼鏡的夢想。

現年19歲的戴岑容,初中時因父母前往江蘇工作,她隨行到內地生活及就學。她分享指,在當地讀高中時亦曾考慮報讀清華大學,但因聽聞有學姐成功考入港大,遂開始感興趣;後來又從招生會了解港大校園環境國際化,師生來自不同背景,且推行全英語教學,於是毅然報讀。

由於台灣的背景,學業成績不俗的她去年高三時參與內地高考「港澳台聯招試」,更獲得歷來最高的702分佳績(750分滿分),順利獲港大工程學院取錄,她笑言,自己對讀書成績「有野心」,今次有「夢達成」的感覺。

學拓人際關係 英文廣東話兩大「天敵」

就香港與內地大學的比較,戴岑容憶起從學長所聽的說話:「內地的大學是學校;香港的大學是一個社會。」來港後,她對此感受特深。她解釋,「在內地上課班級概念很重,香港每個班都是不同人,自己要發展人際關係,不然別人不會理你」,而參加社團和住宿等,也要自己獨力將身邊一切打理好,令她的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升。

戴岑容又表示,語文是她在港學習的一大挑戰,她笑言自己英語程度「挺爛」,由於往日不太注重詞彙的累積,不時要用更多詞語解釋同一個意思,且說話結結巴巴,擔心別人聽不懂。

她憶述,參與港大招生面試的前一周,每天都要上英語面試班,希望言之有物,又反覆對着錄像鏡頭練習。不過,儘管準備充分,自己在真正面試時仍會發抖,辯論時「搶不到話,很緊張。終於到輪到我說,講的時候上嘴唇在跳。」

她希望能夠認識更多朋友,所以努力改善英語,以與同學更深入交流,也藉以提升學習效率。另外要融入香港的生活,廣東話不可或缺,一提到這個「天敵」,她即高呼:「好難啊!」,現時她大概只能聽懂一點廣東話,猜出其意思,但發音仍有困難,例如會將「唔該」讀成「毛雞」。

自小喜手作 望研高科技產品

談到畢業路向,戴岑容表示,要視乎在港學習的情況,暫時未有方向。她分享,父親曾學習電子工程,加上自己自小便喜愛動手弄一些奇怪且涉技術性東西,對高科技產品特別感興趣,讀工程是希望「用科技來玩」。她幻想過日後能親自製作全息投影技術和智能感觀眼鏡,前者可如電影中由人手操控存在於空氣中的熒幕;後者佩戴後令人有置身遊戲場景的真實感。

相關新聞
IB課程重思考 男拔越開越搶手 (圖)
特寫:IB生需「十大潛質」
「學券留位」見效 三成幼園K1有位 (圖)
全港幼園K1幼兒班空缺
城大研輕便系統助空氣監測 (圖)
傑出教授廖淦標崇基講氣候
港大9億投郝德傑道增宿位
好書說不完:一雙巧手 《戳戳羊毛氈!巴掌大動物玩偶輕鬆做》 (圖)
中華書局 (圖)
徵稿啟事
聯招台籍女狀元 棄清華入港大工程 (圖)
好人好事:研「恆溫」紅豆暖包 窮女生獲獎赴美 (圖)
單親媽勤學英文感染愛女 (圖)
大學遊蹤:上海交流上一節國際文化課 (圖)
普通話教與學:粵普各自計算
互惠互利:區域發展顯國力 深港合作拓新天 (圖)
資料A:上海自由貿易區金融創新案例舉隅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